近期,A股上市银行迎来一轮密集增持潮,多家银行股东及管理层通过“真金白银”增持股份,传递对行业前景的信心。据统计,9月以来,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苏州银行等机构相继披露增持进展,增持主体涵盖大股东、核心管理层及业务骨干,形成市场关注焦点。
光大银行控股股东光大集团的增持计划具有代表性。该行4月披露的增持方案显示,光大集团拟在12个月内增持A股股份,金额不低于0.5亿元且不超过1亿元。截至9月11日,已累计增持1397万股,占总股本的0.02%,耗资5166.1万元。南京银行则通过股东控股子公司实施增持,紫金信托在7月18日至9月10日期间买入5677.98万股,持股比例从12.56%升至13.02%。
高管团队集体增持成为本轮热潮的另一特点。华夏银行部分董监高及业务骨干自愿参与增持,截至9月9日已累计买入422.93万股,金额达3190.2万元,完成计划下限的106.34%。苏州银行的核心管理层几乎全员参与,董事长崔庆军、行长王强等12名高管计划自9月8日至12月31日合计增持不少于420万元。
对于增持动因,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股东与管理层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产业经济研究人士王剑辉分析,当前银行业经营稳健,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净息差企稳,叠加宏观经济回升带来的业务机遇,此类增持既是对内在价值的肯定,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
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改善为增持潮提供支撑。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2万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1万亿元,其中26家实现“双增”,占比超六成。分红机制的升级进一步强化投资价值,工商银行以503.96亿元中期分红领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及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均公布派息方案,中期分红阵营持续扩容。
新“国九条”推动上市公司多次分红的政策,叠加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频繁举牌,共同推动银行股估值修复。数据显示,2025年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价涨幅超20%,其中农业银行表现突出,9月4日收盘大涨5.17%至7.52元,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2.55万亿元,首次超越工商银行登顶板块榜首。不过,受市场风格切换及部分资金“分红即走”策略影响,7月10日后银行板块整体呈现“倒V”型走势,部分个股股价回调。
苏商银行研究员薛洪言指出,全年来看,上市银行营收与净利润预计延续“逐季改善”态势,结构性分化特征明显。国有大行依托规模优势与政策红利保持稳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优质城商行有望延续高景气。从长期视角看,银行业正从规模驱动转向精细化经营,资本使用效率提升、客户分层深化及非息收入占比提高成为转型方向。兼具弱周期韧性、高股息与低估值特征的银行股,将在资产配置中持续发挥平衡防御与收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