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正式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将扩大国内汽车消费作为核心任务,并围绕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完善及消费环境优化提出系列具体措施。该方案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已连续十年保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并建成覆盖最广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此次方案提出,将在25个试点城市加速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重点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及物流配送领域新增7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同时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并针对县域市场补强充换电设施短板。
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方案明确要求加快高速公路充换电网络建设,力争实现全国乡镇充换电设施全覆盖。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指出,完善的充电体系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前提,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需要“用得方便”作为支撑。
针对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新能源车险成本高、投保难等问题,方案延续了此前政策导向。今年年初,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已联合推出21条举措,着力破解保费与风险不匹配等痛点。此次方案进一步提出,今明两年将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推动保险产品与使用场景精准适配。
在限购政策优化上,北京等汽车限购城市已率先行动。今年北京面向无车家庭增发6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方案则鼓励更多限购地区从“购车管控”转向“使用管理”,通过动态调整指标配置、优化通行政策等方式,释放潜在购车需求。
政策层面,方案明确将延续并优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车船税减免政策,同时细化技术标准要求,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能效与智能化水平。业内人士分析,通过税收优惠与使用环节支持相结合,将有效降低消费者购车用车成本,形成“购车-用车-换车”的全周期消费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