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态电池浪潮涌动,先导智能凭前瞻布局如何掘金万亿新能源市场?​

   时间:2025-09-11 19:58:21 来源:博望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A股市场迎来一匹“黑马”——先导智能,其股价连续三日涨停,市值从500亿元飙升至900亿元以上,短短数日涨幅接近80%。这轮暴涨的背后,是市场对固态电池这一颠覆性技术的强烈预期。业内甚至流传着“错过固态电池布局,如同十年前错过买房”的说法,足见其产业影响力。

固态电池的突破,被视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核爆点”。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2倍,可达400-500Wh/kg,且彻底解决了热失控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对续航和安全性的极致追求,正推动这一技术加速落地。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达50GWh,到2030年将飙升至500GWh,年复合增长率超45%,对应设备市场空间超万亿元。

作为全球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早在固态电池概念萌芽阶段便已布局。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6.76亿元,占营收比例14.14%,较上年提升3.47个百分点,其中部分资源定向倾斜至固态电池核心设备研发。目前,其固态电池复合转印设备与高速叠片设备已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复合转印设备采用独特工艺,精准解决电极与电解质复合难题;高速叠片设备实现0.3秒/片的惊人速度,精度控制在±0.1mm以内,为大规模生产扫除障碍。

政策端同样为固态电池产业“添柴加薪”。中国工信部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坚方向,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支持基础研究;欧盟通过最新电池法规,强制要求2030年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以上,倒逼车企与电池厂商加速研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闻风而动”: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比亚迪2025年小批量生产箭在弦上,丰田、宝马、大众等整车厂也纷纷重金押注。

2024年堪称固态电池产业化元年,半固态电池已率先装车,蔚来ET7、智己L6搭载后续航突破1000公里,市场反馈热烈。从材料研发、设备制造到整车集成,产业链各环节已准备就绪,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下,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正全面提速。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先导智能凭借技术壁垒与前瞻布局,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其高管在投资者交流中透露,已有多家客户就固态电池设备表达合作意愿,部分设备已进入样机测试阶段。在锂电设备行业,样机测试通过后往往能快速转化为订单,这意味着先导智能的固态电池订单或已处于“临门一脚”的阶段。

业绩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66.10亿元、净利润7.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2%和61.19%,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暴增456.29%,新签订单金额达60亿元。这背后,固态电池设备毛利率比传统设备高出12个百分点,直接拉升整体盈利水平。头部客户“设备+工艺”捆绑采购模式,更带动了涂布机、卷绕机等传统设备订单增长。

当国内市场陷入红海竞争时,先导智能已将战略目光投向海外。2025年中报显示,其海外业务收入达11.54亿元,同比增长5.42%,占比提升至17.5%,毛利率高达40.27%,比国内业务高出10个百分点。通过“技术+本地化”策略,公司在欧洲拿下大众、ACC、保时捷、宝马等纯海外客户,参与宁德匈牙利项目;北美地区2024年3月公布ABF20GWh订单,美国关税加剧下本土宁德授权(LRS)产能有望加速落地;东亚地区车企龙头与光储一体能源巨头也计划同步扩产。

海外布局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了先导智能的业绩增长逻辑。过去,公司业绩高度依赖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的扩产周期;如今,随着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45%的目标逐步实现,其收入结构将更加均衡。更关键的是,海外客户普遍采用“预付款+里程碑付款”模式,使公司合同负债从2024年底的114.3亿元增至2025年中的130.6亿元,同比增长14.3%,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未来12-18个月的收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