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批价跌破1800元,飞天茅台价格波动下,消费者为何难享降价“红利”?

   时间:2025-09-10 13:20:11 来源:中访网观察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散装飞天茅台批发价跌破1800元关口,原箱产品单日报价下滑15元,这一市场动态迅速引发白酒行业广泛关注。作为高端白酒市场的“风向标”,飞天茅台的价格波动不仅牵动经销商神经,更折射出消费环境与行业格局的深层变化。从酒商经营策略调整到消费场景变迁,这场价格风波背后,是供需关系重塑与市场逻辑迭代的集中体现。

传统酒水经销商的生存压力,成为推动此次价格调整的直接诱因。过去,飞天茅台因市场稀缺性与品牌溢价,长期被视为经销商的“压舱石”。即便在行业低谷期,配额制下的控量挺价策略也能保障利润空间。但如今,线下客流量锐减、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趋紧的三重压力下,经销商不得不改变策略——通过适度降价加速资金回笼,优先保障企业现金流。这种转变并非全行业统一行动,而是区域市场分化下的个体选择:库存压力大的经销商降价幅度更高,而客户资源稳定、库存较低的经销商仍维持相对坚挺的报价,市场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格局。

需求端的结构性收缩,则是价格波动的核心推手。商务宴请曾是飞天茅台的核心消费场景,“无茅台不高端”的观念催生了庞大的礼品与商务消费市场。但近年来,企业“降本增效”理念普及,铺张宴请场景大幅减少,部分企业甚至明确禁用高端白酒。与此同时,礼品消费市场呈现年轻化趋势,实用性与个性化成为主流,传统白酒的礼品属性被削弱。个人消费市场同样疲软,消费复苏乏力背景下,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加剧观望情绪,进一步抑制了短期需求。

尽管批价下跌,普通消费者却难以感受到实惠。粤港澳大湾区零售均价仍维持在2100元左右,即时零售平台的低价产品多以“秒杀”“限量”形式出现,普通消费者难以真正“捡漏”。这一现象背后,是流通环节成本叠加与市场参与者博弈的结果。从经销商到零售终端的多级分销体系,每一环节都需预留利润空间,导致零售价远高于批价。而茅台厂家对价格的管控,虽旨在稳定市场,但在需求尚未回暖的情况下,零售商为维持利润仍不愿大幅降价。“黄牛”囤积居奇与收藏者惜售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零售价格,延缓了批价下跌向消费端的传导。

高端白酒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升级放缓与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行业增长逻辑从“量价齐升”转向“结构优化”,价格波动成为常态。对于贵州茅台而言,短期批价波动虽带来舆论压力,但其品牌力、产品力与渠道控制力依然强劲。通过加大直营渠道建设、推出系列酒产品等举措,茅台正逐步降低对传统批发渠道的依赖,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而整个行业层面,品牌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具备核心品牌优势、稳定品质与合理价格体系的企业,将在市场调整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从“奢侈品”到“消费品”的回归,或许是高端白酒市场的长期趋势。随着价格逐渐理性,更多消费者将有机会体验优质白酒的魅力。而这场由飞天茅台引发的价格风波,不仅是一次市场调整的缩影,更是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