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2025年8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持续扩展,54个城市的331条线路共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日均运营里程达11210.7公里。当月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进站量达17.1亿人次,显示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强大承载能力。
从运营类型看,地铁和轻轨系统占据主导地位。43个城市的272条地铁、轻轨线路运营里程达9722公里,承担了27.9亿人次客运量,进站量16.5亿人次。单轨、磁浮及市域快轨系统在16个城市运营25条线路,覆盖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有轨电车和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则在18个城市运营34条线路,以518公里运营里程服务1025万人次出行需求。
客运数据呈现双向波动特征。与上月相比,总客运量减少0.4亿人次,降幅1.4%;但同比去年增加0.7亿人次,增幅2.6%。运营强度指标显示,全国平均每公里日客运强度0.831万人次,环比下降1.7%,同比下降4.9%,反映出暑期出行高峰后的自然回落。
网络扩展方面,8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主要来自宁波地铁7号线的全线开通。同时,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作为新增运营区段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了长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布局。这些新增项目不仅提升了区域通勤效率,也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从区域分布看,轨道交通网络已形成多层次发展格局。核心城市持续完善骨干线路,二三线城市加快市域快轨和有轨电车建设,形成"地铁+市域快轨+有轨电车"的立体化体系。这种差异化发展策略,既满足了超大城市的运力需求,也适应了中小城市的客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