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作为城市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已成为市民日常通勤的热门选择。然而,近期多地用户反映骑行过程中遭遇车辆突然自动落锁、车轮抱死的情况,甚至导致严重摔伤事故,引发公众对共享单车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今年8月,上海市民马女士在骑行青桔单车时遭遇惊险一幕。据其描述,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突然触发刹车系统,导致她从车上重重摔下,身体多处受伤。类似事件并非个例,记者通过公开渠道统计发现,仅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就有至少41起共享单车骑行中自动落锁的投诉,涉及青桔、哈啰等多个主流平台。
媒体调查显示,此类问题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均有发生。以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为例,今年7月至今,针对哈啰单车"应锁未锁""未锁硬锁"等问题的投诉达17条。有用户反映,车辆在骑行中突然锁死,导致手脚擦伤甚至骨折,而平台方往往以"系统未检测到异常""可能是机械故障"为由回应,引发用户不满。
面对用户质疑,多家共享单车企业表示,现有技术手段难以完全复现用户描述的场景。有平台技术人员解释,智能锁的触发机制包含多重安全验证,理论上不会在骑行中无故锁车,但承认个别车辆可能存在传感器灵敏度异常的情况。这种"用户说锁车、平台说无记录"的矛盾,使得事件真相陷入僵局。
公共安全专家指出,共享单车保有量已突破千万辆,任何技术缺陷都可能演变为大规模安全隐患。若确认存在系统漏洞,企业需立即召回问题车辆;若是机械故障,则应加强日常维护频次。目前,部分用户已自发在网络平台发起倡议,呼吁共享单车企业恢复使用传统机械锁,以降低电子系统故障风险。
针对当前争议,法律人士建议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技术鉴定。上海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投诉,将协调技术检测部门对涉事车辆进行全面排查。业内人士认为,此事不仅关乎企业责任,更涉及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需要监管部门、企业、技术机构多方协同,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