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员工拒绝加班被扣钱?法律红线:公司无权以“不加班”为由罚款!

   时间:2025-09-08 18:00:3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某企业因以“未服从加班指令”为由对拒绝加班的员工处以100元罚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再次将企业用工管理中的法律边界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法律专家指出,企业无权以罚款形式强制员工接受加班安排,此类行为已涉嫌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并不具备行政处罚权。罚款属于行政机关的专属权力,企业擅自制定罚款条款不仅无法律依据,相关规章制度也会因违反强制性规定而无效。某劳动法律师表示:“企业通过罚款手段约束员工加班,本质上是利用管理优势侵犯劳动者财产权益。”

法律对加班问题划定了明确红线。依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企业安排加班必须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不得单方面强制。仅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等威胁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企业方可突破协商原则安排加班,但必须依法支付加班费。同时,法律严格限制加班时长: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不超过3小时,每月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

2024年曾发生典型案例:某科技公司强制员工每周加班20小时,被劳动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整改,不仅要全额支付加班费,企业负责人还被约谈警示。该案例显示,监管部门对超时加班和变相强制劳动的查处力度正在加强。

若遭遇企业以“拒绝加班”为由罚款,劳动者可通过三步维权:首先保存工资条、考勤记录、罚款通知等证据材料;其次通过工会或书面形式向企业提出异议,要求返还罚款并修正违规制度;若协商无果,可拨打12333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权益。需要注意的是,若企业以“旷工”“违纪”等名义变相处罚,劳动者需证明企业存在未协商或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否则可能承担举证不利后果。

劳动法专家强调,“不加班就罚款”的逻辑暴露出部分企业对法律规定的漠视。法律既保障劳动者拒绝不合理加班的权利,也禁止企业通过罚款、扣薪等手段变相强制劳动。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提升和监管力度加强,这类违法行为将面临更严格的法律规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