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牛肉这一日常食材正经历着消费升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市民倾向于选择进口牛肉来丰富餐桌,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品质的追求,也凸显了上海在进口牛肉市场上的特殊地位。
据海关最新数据揭示,尽管2025年前七个月我国牛肉进口总量为155.2万吨,同比下降了6.1%,但上海地区的进口量却逆势上扬,达到了27.9万吨,同比增长高达55%。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上海作为进口牛肉集散地的强大实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市场中的枢纽地位。
9月4日,“2025第二届江杨进口牛肉产业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大会聚焦“全球牛肉产业下的国内消费市场”,深入探讨了进口牛肉市场的供需格局与消费趋势,以及如何在变化中寻找破局之道。江杨农产品市场与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共同主办了此次大会,以江杨冻品(品牌)交易中心为核心,展现了上海“菜篮子”“买全球”的生动图景。
江杨农产品市场董事长刘智刚在会上指出,2025年国内优质牛肉消费需求预计将飙升至220万吨,市场分化趋势明显,高端化、差异化成为主流。消费者对“草饲”、“谷饲”、“有机”等高品质标签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这促使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引入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
江杨冻品品牌交易中心作为上海进口牛肉商贸的重要平台,中高端进口牛肉商贸份额占比超过60%。该中心通过搭建国际国内双平台,深度连接美澳、拉美等中高端市场渠道,同时引入国产精品牛肉,构建起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这一举措不仅为市场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支撑,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的多元化需求。
在消费端,进口牛肉的消费场景和消费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中高端进口牛肉主要流向高端餐厅,用于制作经典牛排等菜品。然而,如今家庭餐桌已成为重要消费场景之一。无论是家庭小聚的煎牛排、雪花牛肉粒,还是日常涮火锅、炖牛腱,进口牛肉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选择。随着地方菜系的兴起,进口牛肉在中餐场景中的应用边界也在持续拓宽。
上海作为全国进口牛肉流通的核心枢纽,其价格行情对全国市场具有重要影响。自去年首届牛肉产业大会发布《江杨进口牛肉价格行情》以来,该价格信号已传遍华东及全国,成为进口牛肉市场的“晴雨表”。这一基于大数据的服务模式不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精准的决策参考,也让消费者享受到了更透明的消费环境。
展望未来,江杨农产品市场将继续致力于打造进口牛肉的中国枢纽。一方面,整合海外优质产地资源,助力国内供应链企业及时捕捉国际市场动态;另一方面,计划联合长三角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进一步提升区域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