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证监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携手发布了关于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分销状况的最新联合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此类产品的市场表现与销售业绩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报告揭示,2024年度,香港持牌机构及注册实体的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成交额激增40%,突破6万亿港元大关,刷新历史记录。同时,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参与销售的公司数量攀升9%,总数达到414家,其中超过46%的公司实现了销售额翻倍的增长。大型公司数量亦有12%的增长,总数增至101家。从事投资产品分销的专业人员数量增加了4%,超过1.9万人,而完成交易的客户数则激增28%,总数超过120万,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各类主要投资产品均见证了显著的销售增长。其中,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额攀升96%,达到1.4万亿港元;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则增长50%,总额达到8440亿港元。结构性产品和债务证券的销售额也分别增长了30%和29%。市场普遍反映,投资者情绪较往年更为乐观,积极寻找与自身风险偏好及投资目标相匹配的产品。
在结构性产品领域,股票挂钩产品凭借其强劲的市场表现,继续占据领先地位,销售额高达1.73万亿港元,同比增长43%,占总结构性产品销售的67%,较2023年的61%有所提升。大型公司报告的前五大畅销产品中,科技、汽车及互联网行业股票挂钩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货币市场基金和主权债券因其相对较低的风险水平以及在2024年高息环境下提供的可观回报,继续吸引投资者关注。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额有所增长,在大型公司报告的前五大集体投资计划中,其占比从2023年的76%提升至80%。主权债券同样受欢迎,占去年债务证券总销售额的49%,相比前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从产品类型来看,结构性产品依然是受访公司销售最多的产品类别,占总交易额的42%,即2.567万亿港元;集体投资计划和债务证券分别占37%(2.244万亿港元)和15%(941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销售渠道在2024年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占总交易额的17%,较2023年的12%有明显提升。参与网上分销的公司数量增长了13%,达到104家。集体投资计划在网上平台上的销售占比最高,达到77%,其次是债务证券,占比21%。
对于这一系列积极的市场表现,香港证监会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叶志衡博士表示:“产品销售的大幅增长,不仅体现了这些公司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坚定信心,也彰显了投资者对市场的充分信任。证监会将持续致力于构建稳固的监管框架,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确保投资者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银行操守)区毓麟亦称:“投资交易的强劲增长,反映了投资者对香港投资市场活力和前景的高度认可,为市场生态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调查结果将帮助监管机构更有效地协调监管工作,以适应市场发展,保障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