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上半年券商行业财报的陆续公布,整个行业呈现出营收与利润双重增长的积极态势。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券商的投行业务也迎来了显著的回暖迹象。据Choice数据统计,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总计达到155.30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31.49亿元,实现了18.11%的增长。
在行业整体复苏的大背景下,券商投行业务的“头部效应”依然显著。中信证券以20.98亿元的净收入稳居行业榜首,中金公司和国泰海通紧随其后,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华泰证券与中信建投则跻身前五,这五家券商的投行净收入总和占据了整体上市券商投行净收入的近半壁江山,凸显了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
部分券商在投行业务上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例如,国联民生在合并后,凭借5.31亿元的投行净收入和高达214.10%的同比增幅,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华安证券的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45.85%,而西部证券和中银证券也分别实现了134.32%和132.87%的高增长,显示出这些券商在投行业务上的强劲势头。
然而,并非所有券商都能在这场复苏中受益。上半年,有14家上市券商的投行净收入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中,中泰证券、太平洋证券和中原证券的投行业绩波动较大,同比下降均超过了45%。这些券商普遍表示,受到行业集中度提升、承销规模下降以及监管压力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本期业绩表现不佳。
券商投行业务的整体回暖,得益于政策环境的优化、市场活力的释放以及业务结构的多元化。据中信建投统计,2025年上半年共有48家公司完成了IPO募资,规模合计达到380.02亿元,同比增长25.53%。再融资市场更是表现强劲,上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合计6763.8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04.3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六大行补充一级资本的大型项目和并购重组推动的案例增多。
广发证券投行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再融资业务融资规模的明显提升,与符合政策导向的再融资项目审核效率提升密切相关。例如,建行和交行的定增项目从受理到发行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投行国际化业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首发募资总额超过了1000亿港元,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在此背景下,部分券商抓住了跨境服务的新机遇,进一步增强了其国际服务能力。中金公司作为全球协调人,上半年主承销了20单港股IPO项目,主承销规模达到23.83亿美元,位居市场第一。中国银河也依托境内外一体化协同,在香港市场完成了多笔IPO和境外债承销业务,在海外累计完成了数十笔股权及债券融资。
国泰海通证券非银分析师刘欣琦认为,从边际上看,A股股权融资节奏有所改善,港股市场持续活跃,同比提振显著。对于拥有丰富企业客户资源、专业服务能力以及跨境服务能力的头部券商而言,有望在投行业务生态的演进过程中继续维持其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