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42家上市券商2025年度半年报的全面公布,券商行业的薪酬状况得以全面展现。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券商在薪酬总额上实现了增长,行业整体的人均薪酬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
详细分析显示,根据特定的统计公式,即“当期薪酬总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 - 期初应付职工薪酬”,在排除数据波动较大的几家券商后,其余39家可比数据的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薪酬总额合计达到了777.15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657.55亿元,实现了18.19%的显著增长。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再次领跑行业,2025年上半年薪酬总额高达111.23亿元,同比增长13.58%。紧随其后的是中金公司和华泰证券,薪酬总额分别为55.72亿元和51.3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7.53%和21.46%。从增长幅度来看,39家券商中有33家实现了薪酬总额的增长,其中8家增速超过了30%,国信证券、华西证券、华安证券的增长尤为突出,均超过了40%。
然而,也有部分券商的薪酬总额出现了下滑。中信建投证券和中原证券的薪酬总额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了14%,财通证券、信达证券和东北证券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行业薪酬总额整体攀升的背景下,券商员工的人均薪酬也实现了同步增长。以员工人数为基准计算,中信证券的人均薪酬位列首位,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42.64万元,同比增长13.4%。在39家上市券商中,有34家的人均薪酬实现了增长,其中华西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的增长幅度较为明显。然而,中信建投证券、长城证券、中原证券等5家券商的人均薪酬则出现了下滑。
券商行业薪酬的增长与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密不可分。市场震荡上扬,交易活跃度提升,券商的各项业务收入得到改善,整体业绩向好,为薪酬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计算人均薪酬时,需要注意一些可能的误差。例如,“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一科目不仅包含员工的税前工资,还包括公司承担的公积金、体检费用、职业保险等福利支出,因此可能高估了员工的实际到手收入。
券商行业的薪酬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除了高管层之外,许多业务条线也广泛实行递延薪酬制度,部分绩效奖金可能在项目完成后才分期发放。因此,“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可能包含以往年度递延至本期才发放的报酬,并不完全对应员工本期的真实收入。同时,“平均员工人数”这一指标也难以精确反映不同时段的人员流动情况。
还有沪上某券商人士认为,“人均薪酬”只是一个平均值,难以反映券商内部不同岗位、职级、部门以及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的巨大个体差异。券商行业的薪酬与资本市场表现紧密相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在看待券商薪酬数据时,需要保持理性和全面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