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呈现出复苏态势,据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该档期总票房达到119.66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16.43亿元,实现了2.76%的增长。观影人次亦大幅攀升,共计3.21亿人次走进影院,同比增长12.75%。国产影片在这一档期内的表现尤为亮眼,票房占比高达76.21%。
暑期档,即从6月1日至8月31日的这三个月,凭借儿童节与暑假的双重加持,成为电影市场的黄金时期。值得注意的是,暑期档票房统计的是整个时段内所有上映电影的票房总和,而非仅限于档期内新片。今年,共有184部电影参与这一票房盛宴,其中超过150部为档期内首映,其余则为档期前后上映但仍在此期间贡献票房的影片。
尽管从票房数据和观影人次来看,电影市场似乎已走出低谷,但深入分析单片表现与盈亏状况,市场挑战依旧严峻。在超过150部的暑期档上映影片中,能够实现回本盈利的不足3%。这一数据揭示了电影市场的残酷现实。
为了进一步剖析市场情况,我们聚焦于票房超过2000万元的影片,共计37部。这些影片构成了暑期档的主要票房支柱。对于暑期档内上映的电影而言,2000万元的票房意味着约700万元的分账收入,这对于覆盖高昂的制作与宣发成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在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电影占据了七席,其中《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与《捕风追影》分别以28.9亿、14.5亿和8.8亿的票房成绩位居前三,均实现了显著盈利。《捕风追影》更是乘胜追击,已开始筹备第二部。而《长安的荔枝》尽管面临制作成本高昂的争议,但导演大鹏已确认影片已回本,并有望通过线上版权费进一步盈利。
然而,并非所有影片都能如此幸运。票房排名第十的《东极岛》据传制作成本高达8000万美金,但目前分账票房仅为1.28亿人民币,面临巨大亏损。在票房排名11至20位的影片中,国产电影同样面临严峻挑战,《酱园弄·悬案》、《恶意》与《聊斋·兰若寺》等影片均因制作成本高昂而票房收入不足,面临亏损局面。
票房排名21至30位的影片中,同样不乏亏损案例。《你行!你上!》与《无名之辈:否极泰来》等影片票房表现不佳,难以覆盖成本。而《分手清单》与七夕档上映的《7天》等影片,尽管在特定时段内受到关注,但最终票房收入仍远低于回本线。
在票房超过2000万元的影片中,除去进口片和部分特殊案例,能够盈利的国产电影寥寥无几。许多影片即便在暑期档这一黄金时期上映,也未能逃脱亏损的命运。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暑期档票房在1000万元以下的影片数量众多,这些影片的分账收入往往只有三四百万,根本无法覆盖成本,更不用说盈利了。
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虽然整体票房有所增长,但单片盈亏状况却不容乐观。在184部参与票房统计的影片中,能够实现回本盈利的国产电影仅有7部,占比不到3%。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电影市场的残酷竞争,也为未来电影制作方提供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