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引领的算力时代翩然而至,电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
近日,2025年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新鲜出炉,令人瞩目: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首次突破单月用电量万亿千瓦时大关,刷新了人类电气化历史的新纪录。
回溯历史,自1831年法拉第发明电动机以来,电气化水平便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早在1920年,列宁便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的远见卓识,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工业化、现代化之路指明了方向。在漫长的岁月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猛。1978年,中国发电量仅为2566亿千瓦时,到2011年已跃居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去年,中国发电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8万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总量的32.27%,成为首个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的发电量仅为4.6万亿千瓦时,不足中国的一半。
强大的电力供应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去年,中国6.07万亿千瓦时的工业用电量,是美国的6倍之多,直接推动了中国钢铁、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的蓬勃发展。钢铁产量达到美国的13倍,汽车产量是美国的3倍,工业机器人数量更是美国的10倍。面对美国提出的制造业回流计划,从电力供应的角度来看,这一愿景显然难以实现。美国工业用电量仅占其总发电量的26%,这样的电量根本无法支撑制造业的大规模回流。
中国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合理的电价也为其现代化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电价长期稳定在每千瓦时平均0.6元左右,在全球147个国家中排名相对靠后,属于低电价区域。而美国电价则持续上涨,从年初至今已上涨了9.5%,达到约1.25元人民币每千瓦时。
中国稳定而充沛的电力供应得益于强大的多形态发电能力和高效现代化的电网建设。2024年,中国发电装机总量已达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新增发电量的近80%来自可再生能源。风光发电利用率高达95%。同时,中国还拥有世界第一的特高压输电网络,确保电力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安全稳定地送达用户手中。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算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将更加凸显。据预测,到2035年,美国各AI数据中心对电量的需求将达到6000亿至10000亿千瓦时,约占当时美国总用电量的十分之一。因此,拥有多少瓦特数量,或许将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电气化领域所取得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