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一代的推动下,七夕这一传统节日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礼赠驱动”转向“体验至上”,爱情观念也从“二人世界”扩展到“多元爱意”。这一变化促使奢侈品牌重新审视“奢华与传承”的表达方式,力求在七夕这一节点上,跳出西方情人节的营销框架,通过富有温度的叙事连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消费需求。
近日,WWD CHINA「REAL TALK」系列线上圆桌论坛聚焦《爱・奢华・传承》主题,WWD CHINA首席内容官张大川担任主持人,与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天猫奢品总经理安糖、国际铂金协会(PGI®)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潘佩佩、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及全球资深合伙人杨立、Lulu的旅行日记主理人吕璐四位行业精英,共同探讨了七夕背景下“爱与奢华”的新表达及实践策略。
论坛中,嘉宾们揭示了当代年轻人爱情观的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为他人妥协”,而是追求“自我成长”;不再执着于“永恒”,而是更加珍视“当下”。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七夕的营销策略,品牌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创新内容创作,实现平台间的协同,以及资产的有效沉淀。
针对七夕营销的核心痛点,嘉宾们提出了一套从文化挖掘到内容创作,再到平台协同与资产沉淀的系统解决方案。其中,对“乞巧”文化的现代演绎、“种草-转化”跨平台链路的打通,以及将短期营销转化为长期品牌资产的路径,成为讨论的热点。
潘佩佩从奢侈品协会的角度指出,年轻人爱情观的转变要求品牌必须更新营销理念。她提到,铂金的“真诚、持久”特质与年轻人追求“融入对方生活与目标”的爱情理念高度契合,因此铂金协会推出了“磨而契合”的七夕主题。
杨立则补充了年轻人爱情观的两大新特征:“自我优先”和“活在当下”。她认为,品牌需要理解并尊重这些变化,通过提供能够滋养自我、成就更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年轻人的新需求。
安糖从平台视角出发,强调了七夕与西方情人节的核心差异。她指出,七夕起源于“乞巧节”,现在的年轻人赋予它更多元的含义,包括对自己的犒赏、对家人的陪伴等。因此,品牌需要跳出西方情人节的营销逻辑,更加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在分享具体策略时,潘佩佩认为成功的七夕营销需要打通“产品-主题-体验”三层逻辑。她强调,产品不仅要贴有“七夕”标签,更要赋予深层意义;主题要跳出“二人爱情”,覆盖更广泛的爱;同时,要将产品转化为体验,让年轻人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感受到品牌的温度。
安糖以天猫奢品的实践为例,阐述了“文化元素+体验营销”的价值。她提到,天猫在上海梧桐区开设的快闪咖啡店,通过自然陈列生活方式产品,为路人提供咖啡与花束,成功营造了真诚而温暖的体验,赢得了消费者的记忆与好感。
吕璐则从内容与渠道的角度,给出了“小成本高共鸣”的策略。她认为,不同平台需要做差异化内容,如小红书适合短频快的种草,微信公众号适合长文深度共鸣,微博适合造热点。同时,新兴形式如电台、短剧等也很有效,能够轻松传递品牌理念。
在对话的尾声,嘉宾们一致认为,品牌在七夕赢得长期影响力的关键在于协同能力、耐心、数字化能力以及内容创造力。安糖强调平台与品牌的协同能力,潘佩佩提到品牌建设的长期性和耐心的重要性,杨立则指出数字化能力的必要性,吕璐则总结道,内容创造力才是根本,能够引发共鸣的内容始终是核心。
七夕的新时代表达,不仅是对“爱与奢华”的重新定义,更是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年轻消费者自我价值的认同。随着“爱”的内涵不断多元,七夕将成为奢侈品牌“本土化能力”的试金石,只有真正读懂中国年轻一代的“爱意”,才能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