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证券行业迎来了一场严厉的监管风暴,多家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因业务违规行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据权威金融数据平台统计,截至某月某日,已有12家证券公司及其下属机构被行政处罚或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这一系列行动彰显出监管部门整顿市场秩序的决心。
东海证券作为此次监管行动中的焦点,因十年前的一起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造假案,被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联合重罚。据悉,东海证券在担任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独立财务顾问时,存在多项严重失职行为,包括未重新指定持续督导主办人、未审慎核查中介机构报告以及未充分验证标的业绩承诺等,导致重组文件存在重大遗漏与虚假记载。因此,东海证券被处以高达6000万元的罚款,这一金额刷新了年内券商单笔处罚金额的记录,相当于其上一年度净利润的2.56倍。此次处罚不仅是对东海证券过往违规行为的清算,也对其正在推进的A股IPO进程构成了重大挑战。
除了东海证券,多家券商的分支机构也因内控管理不善成为监管整治的重点。例如,渤海证券广东分公司因隐瞒重大事件和营业部负责人违规操作客户账户被责令改正。调查发现,该分公司在得知下辖营业部存在可能影响客户权益的问题后,未能及时上报监管部门,暴露了其风险预警机制的严重缺陷。同样,天风证券重庆某营业部也因员工违规销售非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而受到处罚。这些案例反映出部分券商在分支机构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亟需加强合规风控体系的建设。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一些新型违规手段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例如,大同证券浙江分公司被发现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纵容未注册人员通过企业微信开展营销活动,这一行为暴露了其在互联网展业合规审查方面的缺失。浙江证监局对此类违规行为发出了警示,强调了互联网投顾人员资质审核与行为监控的重要性。
债券承销领域的低价竞争乱象也成为此次监管整治的重点之一。交易商协会对多家券商启动了自律调查,涉及其在广发银行二级资本债项目中以异常低价承销费中标的行为。这一行动与此前发布的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承销规范的通知相呼应,旨在通过规范承销费定价机制,遏制恶性竞争对行业生态的破坏。
本轮证券行业的监管整治行动覆盖广泛,不仅涉及多家知名券商及其分支机构,还涵盖了投行业务、债券承销等多个领域。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是对违规行为的有力打击,更是对整个证券行业的一次深刻警醒。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持续加强,中国证券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