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波澜中,沪指成功跃升至3800点之上,科创相关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群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
8月22日股市收盘时,沪指报收于3825.76点,涨幅达到1.45%。与此同时,科创50指数则以更为惊人的8.59%涨幅收盘,报1247.86点。A股市场中,芯片股表现尤为抢眼,带动了部分ETF的单日涨幅甚至超过了个股。
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当日共有21只股票型ETF的涨幅超过了10%,且这些ETF全部与科创和芯片相关。其中,3只ETF的涨幅更是突破了15%,这样的单日表现在业内实属罕见。
具体来看,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ETF市场也随之迎来了罕见的大涨。科创50指数当日的大幅上涨,离不开其中3只科创板个股的20CM涨停表现。特别芯片行业的龙头——寒武纪,其股价一举突破了1200元大关,市值也随之跃升至5000亿元以上。寒武纪在芯片相关指数中的高权重,直接推动了众多科创芯片ETF的大幅上涨。
从成交额来看,科技板块无疑是当日的热门主线。华夏科创50ETF的成交额接近120亿元,位居所有股票型ETF之首,远超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等宽基ETF。
然而,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科技行情,不少投资者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有的投资者因谨慎提前赎回了科创主题基金,而有的则因担心短线涨幅过大而选择持续观望。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芯片相关ETF在本月的大涨与资金净流入额之间呈现出了一种负相关性。相反,涨幅相对较小的大盘宽基ETF和上游顺周期ETF却获得了大额的净申购。数据显示,8月份以来(截至8月21日),上证50ETF的净流入额达到了46亿元,领跑股票型ETF;证券ETF和化工ETF分别以37.43亿元和25.23亿元紧随其后。相比之下,华夏科创50ETF同期却净流出了138.3亿元。
那么,科技股的这波行情还能持续多久呢?分析人士指出,科创板近期走强主要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上交所于科创板设立六周年之际举办的线上国际路演活动,有效吸引了外资的关注,为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另一方面,DeepSeek-V3.1的正式发布以及下一代产品将采用国产芯片替代英伟达的消息,直接刺激了芯片板块的上涨,进而带动了科创板整体走强。随着“1+6”政策体系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持续落地,前期滞涨的科创板也迎来了补涨的机会。
尽管芯片股在急涨后出现了高估值的情况,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但分析人士仍然认为,半导体与高端制造领域中的部分标的仍具备估值优势。例如,IGBT芯片国产替代领域的核心企业的市净率就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AI产业链的当前市盈率也仅处于历史20%分位水平,同样具备显著的吸引力。
即将落地的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将集中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科创板大多数标的息息相关。这无疑为科技行情的持续演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分析人士建议重点关注两条线:一是估值较低的国产算力硬件标的;二是订单放量快、远期估值偏低的海外算力供应链公司。这两条线索有望为投资者在接下来的市场中捕捉到更多的投资机会。
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增强,外贸及经济预期也有望得到修复。在国内政策的驱动下,上市公司盈利仍有改善空间,市场有望重回盈利驱动的轨道。新质生产力仍然是市场的焦点所在,后续行情可能会向顺周期方向扩散。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布局机会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