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中国式养老新图景”的沙龙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围绕“城心守岁月”的主题展开,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参与。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的秘书长周岭在活动中发表见解,指出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长期挑战,养老金融的发展成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缓解长寿时代经济风险的关键。
根据官方预测,中国在“十四五”期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突破20%,标志着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前后,这一群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4亿以上,占比将超过30%,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周岭强调,人口老龄化不仅带来了养老金、医疗等经济支出的压力,还伴随着老年人健康风险的增加,如慢性病的高发和失能失智概率的上升。面对这些挑战,他提出,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是战略上的必然选择,同时,构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也是缓解健康风险的重要举措。
在构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周岭提出了四大关键要素。首先,智慧健康管理的深度应用至关重要,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老年健康监测平台,实时监测慢性病指标,利用AI技术进行风险预警,并整合线上问诊和远程康复指导,解决高龄和失能老人的就医难题。
其次,养老服务的整合化创新也是关键一环,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服务网络,社区内嵌入照料中心提供日间照护和康复护理服务,同时组建专业团队提供上门定制服务,减少独居和照护缺失带来的健康隐患。
再者,医养康养的融合化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设立医务室或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实现诊疗与养老的无缝衔接,同时引入康复师和营养师,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和膳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