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宣布了一项重大能源发现——红星页岩气田的探明储量达到1650.25亿立方米,这一成果已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的审定。
红星页岩气田的诞生,标志着湖北省迎来了首个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同时也是我国首个在二叠系地层中发现的大型页岩气田。这一发现,无疑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增添了来自湖北的力量。
据江汉油田勘探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页岩气是储存在岩石缝隙中的天然气资源。以往,我国大规模开发的页岩气主要来自约4.4亿至4.1亿年前形成的志留系岩层。而红星页岩气田则是我国在志留系之外,首次在二叠系(2.99亿至2.52亿年前形成)地层中发现的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
红星页岩气田主要位于湖北省恩施州的利川地区,同时涵盖重庆市东部的部分地区。这里的页岩气埋藏深度在3300米至5500米之间,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页岩层不仅厚度不足20米,而且分布不均,给开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困难,江汉油田团队没有退缩,而是聚焦于“薄层页岩能否形成大型气田”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科研攻关。最终,他们提出了薄层富碳页岩气富集理论,打破了传统认知,成功精准定位了页岩气的富集区域。
2020年,位于利川市建南镇建新村的红页1HF井成功喷出工业气流,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为二叠系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打开了新的局面。这口井也成为了证明二叠系页岩气开发潜力的关键样本。
然而,找到气田只是第一步,开采过程中的挑战同样严峻。由于页岩气埋藏深、岩层硬、结构复杂,开采难度极大。为此,中国石化打破了专业界限,组建了一支涵盖勘探开发、地质工程、科研生产等多个领域的一体化团队。
这支团队一边建立薄层页岩评价体系,摸清资源“家底”,一边创新钻井技术,让钻头能够在薄如纸片的页岩层中精准穿行。通过不断的工艺升级,单井测试产量从最初的8.9万立方米/天提升到了32.35万立方米/天,实现了薄层页岩气的高效开采。
江汉油田相关负责人表示,红星页岩气田的发现是“十年研究、七年部署、四年技术迭代”的成果。这一发现不仅实现了页岩气开发从“志留系”向“二叠系”的跨越,也为其他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中国石化将继续深化技术攻关,持续拓展红星页岩气田的规模,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