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牛市的浪潮中,投资者的心路历程犹如一场跌宕起伏的旅程,从最初的疑虑重重,到半信半疑,再到确信无疑,直至不断加码,这一过程见证了他们对市场信心的逐步建立。
本轮牛市的启动,得益于国家队的资金托底,随后保险资金的加速入场更是为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迅速点燃了散户的热情。然而,A股市场的蜕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公司治理的改善、分红回购力度的加大、中长期资金的引入以及市场的双向开放,都是背后不可或缺的推手。
随着上证综指成功站上3700点大关,成交量持续维持高位,各类投资者纷纷加入加仓行列。散户、基金、理财、险资以及外资,各路资金在A股市场的加仓之路究竟走到了哪里?未来还有多大的加仓空间?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第一财经记者深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从资金流向的角度,为您揭示本轮牛市的发展脉络。
散户资金作为本轮牛市的“生力军”,虽然入场时间较晚,但其力量却不容小觑。高盛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国家队资金几乎处于观望状态,而散户则成为了市场的主导力量。8月20日,上证综指创下十年新高,消费板块异军突起。次日,尽管美国科技股大幅回调,但上证综指依然顽强创出新高。
A股的持续上涨,离不开市场活跃度的提升。以8月18日上证综指突破3700点为例,沪深两市成交额高达2.75万亿元,创下历史第三高纪录。目前,A股已成为多家外资投行在亚太区域中最活跃的交易市场。高盛估计,中国居民家庭拥有55万亿元的超额储蓄,其中22%配置于基金股票,这意味着市场潜在资金流入量可能超过10万亿元。
与此同时,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指出,近期M2与M1剪刀差逐步收窄,显示资金流动性增强,部分债券基金产品净值出现回撤。散户投资者在股市中更偏爱中小型股,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散户持股比例分别为61%和51%,而外资持股则相对较低。中小市值指数对行业权重的均衡分布以及对高科技制造领域的高配置,使其走势更具韧性。
险资在牛市中的加仓动作同样引人注目。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过去一年保险资金对股票的直接投资激增约1万亿元,其中2025年内增长超过6400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流向A股市场,头部保险公司的增持幅度更是达到千亿元级别。随着债券投资收益率的下降,险资对权益资产的增配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公募基金作为市场的重要力量,其新发规模通常滞后于股市表现。随着股市及基金表现回暖,公募基金的新发规模有望逐步提升。上半年公募基金仅增持1456亿元的A股,但未来三年公募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需要增长10%。这意味着未来公募基金将需要大幅增加对A股的投资。
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作为市场的新兴力量,其资金配置策略也在逐步调整。由于受众风险偏好极低,理财子公司过去主要配置固收类资产。但随着A股“慢牛”行情的形成以及现金、债券收益率的下降,理财子公司开始逐步增配股市。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均表示,未来将逐步增加对股市的配置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