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绿电困境下的国家行动:决心打造风光储能新格局

   时间:2025-08-18 07:33:47 来源:米筐投资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成功跨越20亿千瓦大关。其中,风电与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容量高达15亿千瓦,彰显出我国在全球风光发电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这一成就背后也伴随着挑战。随着发电量的激增,电网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部分地区的绿电利用率下滑,甚至跌破国家规定的90%利用率红线。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多地绿电利用率显著下降,弃风、弃光现象有所抬头,这也成为制约风光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迅速采取措施,调整新能源产业格局,以确保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的实现。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太阳能弃电率上升至6.6%,风电弃电率也达到5.7%,较去年同期几乎翻倍。

具体地区差异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浙江等地,由于用电需求旺盛,弃风、弃光率均为0%。而西部地区如西藏,弃风率、弃光率分别高达30.2%和33.9%,远超国家红线。这一趋势反映出东部地区强大的电力消费能力与西部地区电力供应过剩的矛盾。

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12亿千瓦,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合计增量达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这一增速远超全球除中国外所有国家的累计光伏装机总和,但随之而来的是电力浪费问题的加剧。西部地区作为风光资源的“富矿”,却面临着电力外送渠道不畅的困境,导致大量绿电被白白浪费。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采取了两大策略。一是加强电网扩建,特别是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国家电网今年计划投资6500亿元,重点建设特高压线路,将西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风电、光电通过高效、长距离的输电方式传输至东部和南部用电负荷中心。目前,全国已运营43条特高压线路,其中哈重直流(新疆哈密至重庆)是最新成员,每年能向重庆输送360亿千瓦时电量,其中一半来自风光电。

二是推动就地消纳,将部分高能耗产业和数据中心迁至西部,利用当地丰富的绿电资源。例如,新疆克拉玛依的克融云算智算中心、甘肃庆阳的燧弘庆阳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项目等,都是利用西部绿电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典型案例。宁夏等地还推出了“绿电直连”方案,允许新能源项目直接给单一用户供电,进一步提高了绿电的利用率。

尽管短期内,由于特高压线路建设周期长,弃电问题难以迅速缓解,但长期来看,西电东输和就地消纳两大策略的实施,将为我国绿电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建和就地消纳能力的增强,绿电将从“弃之可惜”转变为“用之不竭”,为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