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林航宇科技发展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翰林航宇”)的北交所上市之路显得颇为曲折。尽管早在2025年6月30日就已递交了上市申报材料,但至今其名字仍未出现在北交所上市申请受理名单之中。
作为国内制药装备生产的佼佼者,翰林航宇专注于固体制剂制药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主要产品涵盖了胶囊充填机、压片机、制粒机等制药设备。然而,这家公司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15年,翰林航宇就曾尝试冲击创业板IPO,但最终在2017年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宣告失败。这次IPO之旅的挫败,给翰林航宇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污点”。据悉,在当年的证监会现场检查中,翰林航宇被指涉嫌存在资金违规操作等问题。尽管最终未被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但这一事件无疑对其声誉和后续的资本化进程造成了影响。
经过八年的蛰伏,翰林航宇终于再次站在了上市的起跑线上。2022年底,公司开始筹谋重启资本化进程,并于2023年2月成功挂牌新三板。随后,翰林航宇迅速启动了北交所上市辅导,并与五矿证券签订了辅导协议。然而,在辅导工作推进近一年后,双方突然宣布解除协议,翰林航宇随即转投金元证券的怀抱,重启上市辅导。
2025年6月30日,翰林航宇终于收到了金元证券辅导工作验收完成的通知,并迫不及待地向北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然而,近50天过去了,其上市申请依然未被受理。
据业内人士分析,翰林航宇上市申请迟迟未被受理,可能与其在申报前夕的信息披露和财务数据更正次数过多有关。公司在2025年一季度的亏损也可能成为阻碍其上市的一大障碍。尽管翰林航宇解释称,一季度亏损相比去年同期已有较大幅度改善,但这一表现依然难以令市场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翰林航宇冲刺北交所的过程中,其重要股东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资管”)却选择了“用脚投票”。作为翰林航宇曾经持股比例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和唯一一家国资背景股东,国投资管在2023年底毅然决然地要求按当初的“对赌”协议进行回购,并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其所持股份。
国投资管的这一举动无疑给翰林航宇的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公司随后由大股东翰林精工摘牌获得相关股份,但国投资管的清仓离场无疑对其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打击。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翰林航宇并未放弃上市的梦想。据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他们正在积极准备补充相关财务数据,并期待在2025年中报出炉后能够顺利扭转一季度亏损的态势。如果经营情况良好,翰林航宇或将迎来北交所受理其上市申请的契机。
回顾翰林航宇的上市之路,可以说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无论如何,这家制药装备生产企业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上市梦想,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未来,翰林航宇能否成功登陆北交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