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近日公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详细披露了公司在该季度的业绩表现,特别是其外卖业务对整体财务的影响。
数据显示,京东集团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66.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4%。然而,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约51%,达到了61.78亿元。这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市场普遍认为是京东在外卖业务上的大力补贴所致。尽管如此,若排除外卖业务的影响,京东零售业务的表现依然强劲,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37.9%。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京东将外卖业务归类到了新业务范畴,与京东产发、京喜和海外业务一同统计。这一变化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新业务的财务数据,来窥探京东外卖业务的运营状况。二季度,京东新业务营收从46.36亿元激增近200%至138.52亿元,但经营亏损也从6.95亿元扩大至147.77亿元。这表明,随着补贴力度的加大,京东外卖业务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
具体到外卖业务的亏损原因,经营费用的激增是主要因素。京东的营销开支在二季度同比增长约128%,达到了270.13亿元,其中大部分增长用于了外卖业务的消费者补贴。这使得京东的营销开支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去年的4.1%提升至7.6%,增加了3.5个百分点。新业务的营业成本也超过了营业收入,显示出外卖业务的骑手成本(包括配送费和社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支出。
尽管外卖业务对京东本季度的利润造成了直接冲击,但它也为京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业绩电话会上,京东表示外卖业务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活跃用户数,还增加了用户的购物频次。特别是京东PLUS会员,其购物频次同比更是超过了50%。这表明,外卖业务正在深度融入京东生态,为京东的传统业务带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京东的零售业务也表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二季度,京东零售实现营收3100.75亿元,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率也提升至4.5%。其中,3C家电和日用百货的营收增速均达到了2023年以来的最高值。特别是日用百货业务,其营收增速持续提升,跑赢了行业大盘。
未来,京东计划进一步加大外卖与日用百货业务的协同,优化商超品类的运营,以满足外卖用户的多样需求。京东还将尝试切入即时零售领域,拓展新的业务场景。这些举措有望为京东的外卖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京东零售业务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