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旺季的蓝天之下,航空业却并未如预期般迎来满载的盛况。2025年的三四月份,飞往欧洲的航班尚能见到不少空座,这尚可归因于旅游季节尚未全面展开。然而,当七八月的暑期旅游高峰来临,蓝裕团队的成员们在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班上,依然发现机舱内座位空置率居高不下,即便是商务舱也时常有空位以待。法航、汉莎、荷兰航空及北欧航空等知名航空公司亦未能幸免,航班上的乘客稀疏,部分原因或许与航线调整导致的飞行时间延长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与全球经济放缓、商务活动减少紧密相连。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商务舱需求下滑,不少经济条件优越的中国家庭却选择在这一时期乘坐商务舱出行,显示出其强大的消费潜力。
与此同时,国际葡萄酒市场亦面临严峻挑战。LVMH集团旗下的葡萄酒与烈酒部门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营收同比下降8%,营业利润更是暴跌33%。中国买家曾热衷投资的法国酒庄,如今纷纷打折寻找下家,波尔多列级庄期酒的折扣甚至超过30%,这在以往极为罕见。中国某集团持有的法国酒庄,十年间的买入卖出价格几乎持平,甚至有所亏损,考虑到期间的改造、维护、种植等成本,这样的交易无疑是得不偿失。市场上关于购买酒庄时机的讨论增多,不少酒庄正以低价出售,预示着未来几年这一趋势或将持续。
经济的不景气同样反映在了奢侈品消费市场。北京SKP,这座曾经人流如织的高端购物中心,如今客流量大幅减少,2025年第一季度,近20家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撤店,其中不乏Gucci、阿玛尼等国际知名品牌。LVMH集团的整体业绩亦承受巨大压力,上半年营收同比下跌4%,时装与皮具部门更是下滑明显。奢侈品与高端葡萄酒,这些曾经被视为商务宴请标配的商品,如今已不再是必需品,其消费热情随着商务活动的减少而逐渐降温。
在欧洲市场,葡萄酒消费趋势亦在悄然变化。小瓶装葡萄酒成为新宠,家乐福、Kaufland等大型超市的货架上,小瓶葡萄酒占据了显眼位置。这一变化背后,是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更高要求和对过量饮酒的反思。铝罐包装的葡萄酒在2025年的杜塞尔多夫酒展上大放异彩,这一原本多见于啤酒包装的材质,如今也被广泛应用于葡萄酒领域,成为货架上的新风景。干白、低度及零度葡萄酒在欧洲超市中愈发常见,品类繁多,而中国葡萄酒市场在这一趋势上显然滞后。
面对国际市场的这些变化,中国葡萄酒产区如贺兰山东麓,亟需拥抱市场,积极求变。在欧洲和美国,葡萄酒生产商们不断创新,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而国内酒庄却仍在讨论如何跟上干白流行的步伐。贺兰山东麓的酒庄应借鉴国际经验,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消费趋势变化的背景下,唯有不断创新,方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