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针对社会上“水果价格高昂”的议论做出了回应。他强调,百果园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成熟度,而非盲目迎合市场需求。此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热议的话题。
在回应视频中,余惠勇的言论被部分截取,引发了一定的误解。百果园随后澄清,余惠勇的完整表述旨在说明,百果园一直在引导消费者做出更成熟的选择,而非仅仅追求价格优势。他提到,当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不完全了解时,他们可能只会基于价格做出选择。
此番争议对百果园的股价产生了直接影响。8月11日,公司股价开盘即走低,一度跌幅超过7%。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1.74港元,市值缩水至26.78亿港元,与2023年的历史高位相比,市值蒸发了72%。
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百果园购买水果时感受到了价格的压力。例如,有消费者表示,仅购买一个西瓜就花费了上百元,这样的价格令人咋舌。这些声音无疑加剧了市场对百果园定价策略的质疑。
然而,高昂的价格并未为百果园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自2023年初在港交所上市以来,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尽管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实现了369.49%和40.35%的增长,但到了2023年,这一增速已放缓至11.88%。
进入2024年,百果园的业绩更是出现了大幅下滑。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同比降幅高达206.7%。与此同时,公司的加盟门店数量也出现了近五年来的首次缩减,从2023年的6081家减少至5116家,一年内减少了965家门店,渠道扩张步伐明显受阻。
回顾百果园上市之初的愿景,余惠勇曾表示要降低成本、追求高性能产品,让更多人享受到水果的美好生活。然而,如今“教育消费者”的言论与“好吃不贵”的初衷形成了鲜明对比。成本控制不力、价格与市场接受度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对于百果园而言,要重拾市场信心,关键在于回归“降低成本、优化体验”的本质,重新平衡产品价值与价格定位。在零售市场中,尊重消费者需求与实现商业价值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生存之道。百果园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这一平衡点,将决定其能否真正实现“开遍全国、走向世界”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