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受疫情反复与居民收入下降的双重影响,曾经热闹的商业街区变得冷清,不少实体店铺面临经营困境,有的勉强维持,有的则直接关门停业。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网友将实体经济的低迷归因于电商和外卖平台的快速发展,甚至提出关闭线上渠道以帮助实体经济恢复。
从数据来看,电商和外卖确实对实体商业产生了显著影响。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已达1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5%。截至2021年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8.42亿,而外卖用户规模也达到5.44亿,预计2022年外卖餐饮市场规模将接近9417.4亿元。这些数字表明,线上消费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购物和用餐习惯。
电商和外卖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与现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宅家”模式,通过手机即可完成购物和点餐。与实体店相比,网购商品价格更低,还能享受送货上门和便捷的退换货服务。而对于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外卖不仅节省了外出就餐的时间,还能快速满足用餐需求。
然而,电商和外卖在分流实体店客源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网购商品虽然价格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经常遇到商品与宣传不符的情况,甚至需要反复购买。外卖行业则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且过度依赖外卖可能导致年轻人减少社交活动,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如此,电商和外卖行业背后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因此完全取消这些行业并不现实。但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规范和管理,以推动其健康发展。
面对线上消费的冲击,实体店并非没有应对之策。关键在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例如,实体店可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O2O)模式,将商品搬到线上销售,打破传统经营的局限。这种模式不仅能吸引线上消费者,还能增强用户体验,为实体店注入新活力。
实体店应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如商品亲身体验、现场试用和完善的售后服务。部分消费者因担心网购商品质量,更倾向于在实体店购买正品。虽然实体店在价格上可能不占优势,但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同样能够吸引并留住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