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油价持续震荡下行,“三桶油”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集体承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家能源巨头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但内部业绩分化特征显著,业务结构差异成为影响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从净利润表现看,中国石油以1262.94亿元归母净利润领跑三家,同比下降4.9%,降幅最为温和;中国海油实现1019.71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12.6%;中国石化净利润垫底,仅为299.8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3.4%。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油净利润率高达32.63%,远超中国石油的5.82%和中国石化的1.42%,这与其纯上游业务结构密切相关。
作为国内最大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业务集中于勘探开采环节,2025年前三季度油气销售收入占比超八成,受炼化、销售等中下游业务影响较小。相比之下,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均构建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全产业链,中下游板块受油价波动和终端需求变化冲击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70.93美元/桶,同比下降14.3%,直接压缩了炼化环节利润空间。
现金流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分化趋势。截至9月底,中国石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3431亿元,同比增长3%;中国石化以1147.82亿元紧随其后,增幅达13%;中国海油虽以1717.49亿元位列第二,但同比减少6%。这种差异既反映业务结构特点,也体现三家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差异。
在油气产量方面,三家公司均实现增长。中国海油以5.78亿桶油当量产量领涨,同比增幅6.7%;中国石油产量达13.77亿桶,增长2.6%;中国石化产量3.94亿桶,增幅2.2%。但产量增长未能完全抵消价格下行压力,三家公司平均实现油价均同比下降,其中中国石油降幅达14.7%。
炼化业务转型成效尚未显现。中国石化化工板块前三季度营业亏损扩大至74.29亿元,中国石油化工业务经营利润也近乎腰斩至17.87亿元。尽管中国石化财务总监寿东华认为,随着落后产能出清和新增产能消化,化工行业有望逐步回暖,但当前盈利压力仍持续存在。
成品油销售市场同样面临挑战。受新能源替代和工业活动放缓影响,中国石化境内成品油销量同比下降3.6%至1.33亿吨,中国石油国内汽油销量也减少3.1%。不过,中国石油整体油品销量仍保持0.8%的微弱增长,达到1.21亿吨。
面对油价波动风险,中国海油披露将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仅限油砂生产与原油贸易子公司通过期货衍生品交易对冲价格风险。中国石化副总裁黄文生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四季度以来欧佩克+增产、地缘冲突变化等因素加剧油价波动,未来国际油价走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