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潮玩新势力崛起: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递交港交所IPO申请,能否续写资本神话?

   时间:2025-10-01 02:35:07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盲盒与潮玩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港股即将迎来又一位重量级玩家。投资家网最新消息显示,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瑞银、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若顺利过会,这家被视为“泡泡玛特最强对手”的企业,将成为继泡泡玛特之后第二家登陆港股的潮玩巨头。

作为名创优品2020年推出的核心子品牌,TOP TOY自诞生便被贴上“中国增速最快潮玩集合店”的标签。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其商品交易总额(GMV)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这一增速甚至超越泡泡玛特初创期的表现。上月,淡马锡等国际资本的入股,更将这家企业推向聚光灯下,资本市场期待其复刻泡泡玛特股价年内暴涨460%的奇迹。

潮玩行业的爆发并非偶然。过去五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29亿元激增至7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1%,远超新式茶饮行业25%的峰值增速。分析师指出,盲盒经济的成功源于四大核心驱动力:其一,年轻群体通过收集潮玩缓解焦虑的情感需求;其二,隐藏款1/144的低概率机制与保底设计带来的赌博式刺激;其三,70%消费者购买动机包含社交展示需求;其四,限量发售、IP联名等策略制造的稀缺性。这种多重因素叠加效应,甚至让20%的36-60岁群体成为消费者,部分中年人群的购买行为与其资本市场投资决策密切相关。

二级市场对潮玩的追捧达到新高度。以泡泡玛特为例,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76亿元,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4%和396.5%,其中爆款IP“LABUBU”贡献34.7%收入。但460%的股价涨幅也引发资本担忧,寻找“下一个泡泡玛特”成为投资机构的核心策略。这种背景下,背靠名创优品3000余家线下门店的TOP TOY,自然成为估值洼地的首选标的。

TOP TOY的扩张轨迹堪称“火箭速度”。2020年成立时仅有5家门店,2021年底已增至近百家,开发72款联名产品,线上会员突破150万。其商业模式与泡泡玛特形成差异化竞争:泡泡玛特聚焦18-35岁女性群体,强调情感共鸣;TOP TOY则覆盖15-40岁更广泛人群,定位“潮流文化集合店”,通过迪士尼等头部IP联名快速建立认知。值得注意的是,两家企业均将迪士尼视为战略合作伙伴——泡泡玛特推出米奇系列盲盒,TOP TOY则深度合作迪士尼100周年产品,网友戏称这是“两大捞金天团的魔法对冲”。

资本运作层面,TOP TOY展现出惊人的效率。2025年3月传出分拆消息,4月完成开曼群岛注册,7月重组架构,8月获得淡马锡等机构投资,9月即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夫妇通过控股公司持有TOP TOY 86.9%股份,淡马锡持股4%。这种资本控制力,与其“全球消费零售领域迪士尼”的愿景形成呼应——叶国富不仅借鉴苹果产品设计逻辑,更通过潮玩强化情感属性,计划未来五年在全球开设1000家门店,其中海外占比超50%。

财务数据揭示着激烈的竞争态势。2022至2025年上半年,TOP TOY营收从6.79亿元增至13.60亿元,净利润由-0.38亿元扭亏至1.80亿元。对比泡泡玛特港股上市前的扩张节奏,成立五年的TOP TOY已拥有299家门店(含10家海外店),远超同期泡泡玛特32家直营店的规模。这种差异部分源于母公司资源支持——名创优品的供应链与渠道网络,为TOP TOY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两大潮玩品牌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地段选择上,TOP TOY与泡泡玛特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频繁短兵相接;产品策略方面,TOP TOY通过低价策略与差异化IP突破渠道壁垒;全球化布局上,双方均将海外销售占比目标设定在50%以上。这种竞争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更多选择,对资本市场则预示着新的造富机遇。随着“港股三姐妹”(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持续走红,2025年前八个月潮玩行业融资笔数较上年激增3.5倍,TOP TOY的IPO或将引发新一轮投资热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