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京东工业IPO:204亿营收印证成长,刘强东“产业数字化”战略稳步落地

   时间:2025-10-01 02:32:3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京东集团旗下专注工业供应链数字化的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深耕产业互联网多年的企业正式启动资本市场征程。作为京东“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关键载体,京东工业凭借204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同比激增1586%的业绩,向市场展示出供应链数字化改造的商业价值。

财务数据显示,京东工业在2022至2024年间实现营收从141亿元至204亿元的跨越,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03亿元,同比增长18.9%。其利润表现更为突出:2023年实现480万元净利润扭亏,2024年净利润飙升至7.6亿元,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55.2%的增速。这种“跨越式增长”背后,是客户数量与商品销售的双轮驱动——重点企业客户从2023年的9500个增至2024年的1.06万个,商品销售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1.7%。

规模效应与集团协同成为盈利突破的关键。通过优化履约成本率,京东工业在物流、技术等领域获得京东集团资源支持,同时逐步降低对母公司的依赖。2024年,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7.1%降至39.7%,显示其独立市场拓展能力显著增强。股权结构方面,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78.84%股份,创始人刘强东通过控股架构掌控战略方向,这种稳定结构为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在工业MRO(维护、维修、运营)市场,京东工业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面对2.1万亿元市场规模与不足8%的行业集中度,其通过“全品类+全国网络”打破垂直平台局限。截至2024年底,平台覆盖12.17万家供应商,提供从设备配件到化工原料的全场景商品,并依托京东物流智能仓储实现“小批量、多频次”精准配送,解决传统MRO履约时效低的痛点。

与综合电商的跨界竞争相比,京东工业的B端基因成为核心壁垒。八年服务超1.06万个重点企业的经验,使其形成独特的供应商分级体系与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其智能供应链系统通过AI算法预测企业耗材需求,实现“零库存管理”。这种能力是消费电商平台短期内难以复制的,帮助京东工业在跨界竞争中保持领先。

面对传统贸易商转型,京东工业采取“技术输出+生态合作”策略。通过开放“京工云”系统部分功能,协助区域分销商优化库存管理;以“平台合作”模式吸纳优质贸易商入驻,补充本地化服务。这种赋能思路既扩大市场覆盖,又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形成共赢局面。其客户结构的高度分散化(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仅12.1%)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

作为京东“零售+物流+科技”生态的延伸,京东工业正释放三重协同价值。与京东物流深度融合,打造“工业级履约网络”,通过“前置仓+区域仓”分层布局与大件运输能力,提供“门到门”安装服务;与京东科技协同,将AI寻源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供应链全链路,帮助企业降低库存与采购成本;反向赋能京东零售,将其B端供应商分级体系与库存管理算法复用于消费端,优化生鲜、家电等品类运营效率。

京东工业的上市进程,本质上是京东集团产业数字化战略的资本化落地。从2017年独立运营至今,其每一步转型都紧扣创始人“用技术重塑供应链价值”的布局。此次第三次递表,不仅展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决心,更凸显其作为中国制造供应链升级“试验田”的长期价值——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业效率,这正是京东工业区别于传统分销商的核心逻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