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的街头,最近冒出了一个现象级小吃摊——主打鸡柳鸡排的“回头客”摊位。摊主是一位被网友戏称为“鸡排主理人”的中年男子,凭借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极具感染力的表达,在短短几天内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
这个摊位的硬件十分普通:一辆蓝绿色三轮车,搭配醒目的红色招牌。但摊主的操作却让人眼前一亮:他身着简单短袖,表情严肃,双手翻飞间将鸡排炸得金黄酥脆。真正让他出圈的,是三条看似“任性”的经营原则:四点半后不接散客、学生购买比路人便宜1元、装鸡排的袋子必须敞开。
这些原则背后藏着生意智慧。四点半后的“赶场”是为了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对学生群体的优惠体现了人情味;而敞开的塑料袋则成了他最具标志性的梗——“请打开你的袋子,我需要的是速度!”这种略带幽默的指令,配合他认真执行的表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
摊主的“freestyle”贯穿整个经营过程。面对犹豫的顾客,他会说:“你可以拒绝我,但不要拒绝美味!”遇到排队场景,便自信宣称:“这种场面,我还在控制。”当炸制时间较长时,又会认真解释:“必须炸到位,否则我无法原谅自己。”这些充满个人风格的表达,被网友整理成“鸡排哥语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流量效应迅速显现。摊位前常年排起长队,举着手机的消费者层层叠叠。数据显示,摊主9月23日注册抖音账号后,三天内发布6条视频即获得69.6万点赞,收获15.5万粉丝。这种爆发式增长,源于他完美契合了当代消费者的情绪需求。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消费者选择小吃摊早已超越单纯的果腹需求。正如网友评价:“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这种“花小钱买快乐”的消费心理,解释了为何近年多个特色小摊接连走红。从制作“军火烧饼”的创意摊主,到南京10元手冲咖啡阿姨,再到徐州“OK哥”卷饼,这些成功案例都印证了情绪价值在餐饮行业的重要性。
不过流量带来的不全是利好。几年前武汉“糖水爷爷”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这位坚持2元售卖冷饮的老人在走红后,因被质疑卫生问题而被迫收摊返乡。这提醒着从业者,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也需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在《景观社会》中指出,现代人追求的已不仅是物质满足,更是令人目眩的景观体验。这种趋势在餐饮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经营者,往往更容易获得市场青睐。那些不玩套路、专注做好产品的餐饮人,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打动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