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黑土地披上了绚丽的红装。近十万亩高粱在秋风中摇曳,沉甸甸的穗子泛着红光,仿佛为大地铺上一层绯色锦缎。这片位于北纬43度的黑土沃野,因肥沃的土壤和独特的生态,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如今正以丰收的姿态,诉说着自然与农耕的和谐交响。
9月16日,“走进汾酒第一车间”活动在此拉开帷幕。这是汾酒继新疆奇台基地之行后,再次开启的原粮溯源之旅。专家学者、行业代表深入田间,触摸高粱的脉络,聆听风与穗的对话,共同见证汾酒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的品质升华。
为何汾酒将原粮基地选址于梨树县?答案藏在这片土地的自然禀赋中。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梨树县享有“东北粮仓”的美誉。这里黑土深厚、昼夜温差大,为高粱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产出的高粱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成为酿造优质白酒的理想原料。
“好粮酿好酒”,梨树县的高粱基地是汾酒品质的起点。十余年前,汾酒便在全国范围内优选粮食产区,布局原粮基地,梨树县成为其东北高粱版图的重要一环。活动中,专家们席地而坐,围绕“粮心品质”展开深度探讨。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谢旗指出,高粱的涩味源于单宁,而单宁在发酵过程中可转化为醛类、醇类等香味物质,赋予酒体独特的风味。汾酒选用的“粳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籽粒大、壳薄,易于破碎,发酵效率更佳,是酿造清香型白酒的关键。
汾酒对品质的追求贯穿全链条。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总工程师韩英介绍,从选地、育种、种植到仓储,汾酒建立了闭环管理体系:优选土地,确定适宜种植区;精选品种,制定科学规范;完善仓储,确保原粮质量统一。数字化手段也被引入农业管理,通过气象数据、土壤信息自动收集系统,实时调整种植策略,提升原粮品质。
这场“粮心”征程始于2009年。当时,汾酒率先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企业战略,十余年间持续投入,形成覆盖山西、吉林、甘肃、内蒙古等地的150余万亩原粮基地,构建了“土地备案+五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这一布局不仅筑牢了品质根基,更开创了中国白酒行业品质溯源的新范式。汾酒从源头构建供应链护城河,为品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种植酿酒高粱的产值远高于普通作物,带动了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2023年,汾酒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实现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除了夯实产业链,汾酒还致力于“讲好故事”。自2021年起,“走进汾酒第一车间”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年,成为行业瞩目的品质IP。五年间,汾酒足迹遍布山西沁县、汾阳、甘肃山丹、河北张北等地,通过基地建设将原料品质可视化,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的信任纽带。
好酒是人与土地的共酿,是风霜雨露的馈赠,更是对初心的坚守。从一粒种子到一杯美酒,汾酒的“粮心”之路,映照着从源头起笔、以品质筑基的格局,通往中国白酒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