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大学生群体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消费选择不仅反映了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也预示着消费市场的未来趋势。近期发布的《大学生消费图鉴2025》调查报告,通过对全国六百余名大学生的调研,揭示了00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新变化。
报告显示,大学生消费的“标配三件套”——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如今已升级为智能消费“五大件”。除了原有的数码产品外,智能手表和电动自行车凭借其实用性和校园场景的适配性,成功跻身新标配行列。这一变化体现了00后大学生对智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校园出行方式的变革。
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74%的学生选择其作为校园交通工具,远超传统自行车和其他选项。校园面积扩大、教学楼分散,使得步行耗时、自行车费力的问题凸显,而电动自行车的便捷性正好解决了这一痛点。郊区出行配套不完善,电动自行车既能满足校内通勤,也能支撑短途校外活动,成为“校园生活神器”。
在选购电动自行车时,大学生对续航、安全、外观、价格、品牌和智能功能等因素高度关注。雅迪和九号等品牌凭借各自的优势,受到00后大学生的青睐。九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车在大学校园里使用场景广泛,从赶早八到穿梭校区参加活动,或是三两好友逛街出游都可以用上。同时,不少学生还会给车身贴上个性贴纸和装饰,满足他们的“颜值刚需”。
数码产品依然是大学生消费的重头戏。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几乎人人必备,而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也日益普及。华为WATCH FIT 4系列、小米Watch S4、Apple Watch SE等产品,凭借健康监测、运动模式识别、NFC功能等特点,满足了大学生在健康管理、运动和便捷生活方面的需求。大二学生杨逸表示,智能手表已经成为他的“贴身电子保姆”,记录健身、睡眠状态,提醒喝水和远眺保护眼睛。
在消费观念上,00后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调研数据显示,近半数大学生在开学购物时秉持“实用主义”,仅购买必需物品;24%的学生属于“性价比党”,精打细算追求最划算价格。两者合计超七成,远超追求“品质一步到位”和“新潮设计”的群体。这意味着,缺乏实用价值、仅靠品牌故事包装的产品,很难在大学生市场立足。
从地域差异来看,消费风格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大学生更追求新潮前沿,愿意为独特设计和品牌文化买单;而湖北、河南、陕西等中西部省份的大学生则更注重实用主义。浙江省的学生虽然经济发达,但同样擅长精打细算,展现出“务实”与“经济发达”并存的消费特质。
在情绪消费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真实体验”。旅游和打卡以84%的占比高居榜首,超过六成的学生愿意为乐器、运动装备、摄影器材等“兴趣爱好”付费。这一比例显著高于追星娱乐和潮玩手办等偏向“小众圈层”的消费。大学生们宁愿省下买潮玩的钱,去看一次海边日出、逛一次古城街巷,用真实的行走与体验填补青春记忆。
恋爱消费方面,大学生表现出务实态度。55%的受访者抱着“无所谓,顺其自然”的心态,既不焦虑脱单,也不拒绝缘分;只有32%的受访者把恋爱当“大学必修课”。在恋爱消费金额上,每月501-1000元的占比最高,达到54.1%。43%的情侣选择“不AA,但是恋爱消费轮流付”,平衡又不生分。
知识消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刚需。调研显示,71%的受访大学生为工具软件会员付费,65%的买了影音娱乐软件会员,还有54%的购买了知识付费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25%的受访大学生购买了付费AI工具,AI正在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学习伴侣。随着AI工具的进一步进化与普及,为AI付费的大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