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被坑7000亿到人民币结算!中国铁矿定价权逆袭,这一仗打得漂亮

   时间:2025-10-11 15:21:3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掀起了一场“定价权争夺战”,让全球最大矿商必和必拓不得不接受人民币结算,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从长期被压制的谈判弱势方,跃升为掌握主动权的规则制定者。

过去十余年,中国钢铁企业因信息泄露和谈判被动,在铁矿石采购中付出了高昂代价。2000年至2006年间,力拓集团前高管胡世泰利用职务之便,将中国钢企的采购计划、库存数据等核心信息泄露给澳大利亚,导致中国多支付超7000亿元采购款。这笔资金足以建造数十座大型钢厂,或支撑全国钢企数年利润。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铁矿石成本仅每吨十余美元,却以百余美元的价格卖给中国,扣除运费和税费后,每吨利润仍超百美元。当时,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一半,技术实力不输国际同行,但利润率仅1.5%,大部分利润被澳大利亚矿商攫取。

谈判桌上,中国毫无还手之力。澳大利亚矿商随意抬高价格,每吨涨价10美元,中国只能被动接受,因为对方掌握着中方的谈判底线。这种“被卡脖子”的局面,让中国钢铁行业长期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转折点出现在近期。中国钢铁企业通过三招策略,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第一招是“停购施压”:必和必拓60%的铁矿石销往中国,中国一旦暂停采购,其生产线将大幅减产,利润直接腰斩。国庆节前,几艘满载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货船突然调头返航,正是中国向澳方发出的明确信号——超额利润的时代结束了。

第二招是“多元化替代”:中国已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人民币结算协议,同时投资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该矿储量达50亿吨,品位优于澳大利亚矿石,中国还参与建设了配套铁路和港口,初期产能即可达6000万吨。俄罗斯290亿吨铁矿资源也成为中国的重要补充。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比例已下降12%。

第三招是“定价权重构”: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合约成交量已达新加坡的20倍以上,全球投资者均以中国价格为参考。这意味着,中国已从单纯的采购方,转变为全球铁矿石价格的制定者。

这三招组合拳,让中国在铁矿石贸易中掌握了绝对主动权。必和必拓被迫接受人民币结算,不仅是商业上的妥协,更是中国打破澳大利亚铁矿垄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过去,美元通过石油绑定全球市场;如今,中国正用铁矿石树立自己的规则。

这场胜利,源于中国十余年的战略布局和对自身市场的坚定信心。那些试图通过资源垄断遏制中国发展的国家必须明白:中国市场广阔,但合作必须基于平等与尊重。这一次,中国用行动证明——规则,由掌握实力的人制定。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