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百城万圈”绘就民生新图景:聚焦“一老一小” 激活消费与就业双引擎

   时间:2025-09-23 04:47:20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明确提出以社区为单位构建全龄友好型生活圈,重点解决“一老一小”服务短板。根据规划,到2030年将建成100个试点城市、1万个便民生活圈,形成覆盖养老、托育、医疗、商业等功能的15分钟服务网络。

这项政策源于对传统城市规划模式的反思。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城市采用功能分区模式,将居住区与商业、教育、医疗等设施分离,导致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随着老龄化加速和家庭结构变化,这种模式已难以满足居民对便捷生活的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占总人口22%,而3岁以下婴幼儿达3000万,托育需求超过三成家庭。

政策核心在于“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配置。通知要求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以多个社区为单元统筹布局商业网点、养老设施、托育机构等。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兆军盛菜市场通过改造闲置厂房,打造出集生鲜采购、缝纫修补、五金建材、潮流餐饮于一体的综合体,日均客流量超7000人次,其中青年人占比达三分之一,成为传统业态升级的典范。

针对老年群体,政策提出建设“银发金街”,通过集中布局助餐、康复护理、文体活动等业态形成规模效应。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已达8.6万个,日均为328万人提供服务。同时,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支持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专业服务进社区。

托育服务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计划到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托位66万个。措施包括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利用城市更新补充设施等。目前,养老护理人才缺口达550万,托育人才缺口近100万,政策实施有望带动相关就业。

专家指出,这项政策既回应了民生关切,也蕴含经济价值。老年群体释放的医疗、康养需求正推动“银发经济”增长,而托育服务改善可能提升生育意愿,释放消费潜力。国家发改委原规划院院长沈迟认为,政策落实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宜居目标,通过存量提升让城市生活更便利。

自2021年试点启动以来,便民生活圈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5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建成6255个生活圈,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1.29亿居民。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表示,下一步将扩大覆盖范围,解决传统业态多、新兴业态少等问题,推动资源集约与便利共享。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