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国新办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就“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开放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我国资本市场自诞生之日起便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改革是其内在动力,开放则是其显著特征。
吴清回顾了五年来资本市场在改革与开放方面的四大标志性进展。首先,投资端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以及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三阶段降费改革的全面落地,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的成本。他特别提到,中央金融办与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有效打通了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障碍,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和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国推广,使得“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效果日益显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已达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了32%。
在融资端,改革同样持续深化,为市场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吴清表示,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市场的整体质量,也增强了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开放方面,吴清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完善,以及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的优化,都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投资渠道。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惠港五条”的出台,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吴清还特别提到,“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已达3.4万亿元,同时有269家企业成功在境外上市。他感慨地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