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栅栏的百年老店内,程旭站在二层咖啡馆的落地窗前,望着街巷中穿梭的年轻身影。作为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深知这家始创于1853年的老字号,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传统不是枷锁,而是创新的起点。"这位80后掌门人用十年时间,带领这个国家级非遗品牌完成了从"老布鞋"到"新国潮"的蜕变。
在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正颠覆着传统制鞋工艺。AI检验设备以每双7秒的速度精准识别鞋底缺陷,比人工效率提升20倍。这种改变并非对传统的背离——内联升仍坚持着"一针一线皆匠心"的手工制鞋核心,但在材料应用上大胆突破:玄武岩纤维增强鞋底耐磨性,乌拉草纤维提升透气性,半手工植物多功能布鞋既保留传统韵味,又满足雨天通勤需求。"我们用科技守护匠心,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程旭抚摸着展示柜中的创新产品说道。
文化空间的打造成为品牌转型的另一突破口。二层咖啡馆里,"二八酱咖啡"与"糖葫芦拿铁"的香气中,宫保鸡丁与内联升创始人的故事被制作成创意墙画。毗邻的"内府书院"内,北京商业文化典籍与中轴线历史图册整齐陈列,游客在咖啡香中翻阅老字号传奇。2023年开馆的北京布鞋文化博物馆更成为文化地标,300余件展品系统呈现布鞋3000年演变史,从婚礼"三寸金莲"到现代养生鞋,诉说着中国人"足下"的文化密码。
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倒逼着产品创新。程旭展示着为"Z世代"设计的五大场景鞋款:办公减压系列采用记忆棉鞋垫,驾乘系列配备防滑底纹,城市漫步款搭配古都文化IP,养生功夫鞋联合武当山开发,沙漠徒步鞋则与中国皮革研究院合作。"沙漠地面松软,传统鞋底易陷,而布鞋的轻便透气恰恰是优势。"这款专为"一带一路"沿线设计的鞋款,承载着品牌重走丝绸之路的野心。
用户结构的剧变印证着转型成效。十年前顾客以中老年为主,如今95后、00后占比超四成。2024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汉服配布鞋的穿搭引发抢购潮,程旭的手机不断收到海外订单咨询。"有位伦敦留学生订了20双,说要让外国同学感受中国非遗的魅力。"这种文化输出,正是他推动鞋类绿色产品认证的深层考量——通过打造中国鞋业绿色标杆,重塑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话语权。
站在智能生产线前,程旭道出经营哲学:"守正是守文化根脉,创新是应时代之变。"当AI设备与手工楦头共处一室,当咖啡香与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的非遗申报材料同时摆上案头,这家百年老店正用最当代的方式诠释传统:变化是唯一的不变,而真正的生命力,永远在于对时代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