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造轮子”到“减法革命”:出门问问的AI转型与组织重构之路

   时间:2025-09-20 23:31:19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I行业激烈变革的浪潮中,48岁的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正带领公司进行一场深度转型。这位创业13年的工程师出身的管理者,用近乎偏执的笃定推动着企业变革,其核心举措被称为“减法革命”。

“过去我热衷于造轮子,但这给公司带来了沉重负担。”李志飞坦言。2024年4月,出门问问以“AIGC第一股”身份登陆港交所,但首次业绩报告却不尽如人意。为扭转局面,公司从2024年年中开始实施激进改革:研发支出从5500万元压缩至3800万元,其中薪资成本降幅达54%;员工总数从近400人精简至不足200人,研发团队缩减约三分之二。这些数据直观展现了变革的力度。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李志飞设计的Coding Agent系统。这款由他亲自敲代码搭建框架的软件,现已成为公司运转的“轴心”。通过该系统,管理者可实时追踪每个工程师的代码生产、修改和验证过程,实现工作透明化。在李志飞看来,代码痕迹比口头汇报更能反映真实工作状态。“一行行指令比任何汇报都直观”成为他的管理信条。

这种管理方式引发了内部震荡。部分工程师因不适应工作细节被直白审视而选择离开,但李志飞认为这是必要的筛选过程。知情人士透露,Coding Agent项目已运行超半年,其诞生源于李志飞提出的“组织AI化”概念,该概念还包含更具争议性的“取消中层”设想。

李志飞的管理哲学源于对传统体系的反思。在2024年9月聆听马云组织管理分享后,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复制“使命-价值观-文化-目标”的管理模式。技术出身的他更倾向于用AI解决组织问题,认为传统架构中总监、经理等中间层仅负责分配任务,不直接创造价值。这种认知推动他构建绝对透明的研发体系,试图消除信息壁垒。

变革效果已初步显现。市场部可直接访问代码文件,通过AI快速获取功能说明和竞品对比,无需冗长会议;员工考核体系被重构,代码修改记录、功能迭代细节、营收贡献等数据成为评估依据。李志飞希望用AI替代传统绩效考评,让系统像计算外卖员收入那样自动评估员工价值。

但转型之路充满挑战。知情人士指出,Coding Agent虽提升整体效率,却也带来新问题:代码修复耗时增加,有时解决问题的时间超过系统节省的成本。目前“中层取消”尚未完全实现,组织变革仍在持续。数据显示,2025年中期集团人均营收从54.2万元跃升至97.8万元,证明变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李志飞的认知转变深刻影响着公司战略。早年做智能手表时,公司试图在AI、硬件、商业模式上同时创新,结果因研发复杂度过高而资源分散。如今他采取更务实的策略:硬件选择成熟载体,专注软件和AI开发;放弃大模型研发,转而开发应用产品。“大模型已是商品,就像芯片,真正的机会在于做出抖音这样的爆款”成为他的新判断。

为克制创新冲动,李志飞将精力集中在Coding Agent开发上。这个被他视为公司基石的项目,既满足技术探索欲望,又实现管理目标。尽管面临软硬件业务割裂的挑战,他仍坚持这是必要选择:“只有夯实研发基础,才能完成更复杂任务。”

在杭州湖畔大学课堂陷入沉思后,李志飞走上了与巨头截然不同的管理道路。华为、阿里依赖的文化管理体系在他这里被AI技术替代,聊天谈心带来的管理愉悦感远不及代码追踪的直观性。这种精英主义倾向引发争议,但人均营收翻倍的数据为他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变革仍处于进行时。Coding Agent尚未达到完美状态,组织AI化的终极目标——消除所有中间层级——也未完全实现。但李志飞的固执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就像过去坚信所有试验过的想法那样。这场由技术管理者主导的组织革命,正在AI行业写下独特的注脚。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