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创证券主办的第二十六期“上证首席讲坛”上,电子组联席首席分析师岳阳围绕“AI浪潮下如何把握电子赛道投资机会”展开深度解析。他指出,AI技术正推动电子行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产业链价值重构过程中蕴含着大量投资机遇,尤其是终端产品形态与算力基础设施的变革值得重点关注。
AI终端的创新进程成为讨论焦点。岳阳通过调研发现,尽管AI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端侧设备开发已呈现爆发态势。AI手机、AI PC、智能眼镜等新型硬件持续涌现,其中AI/AR眼镜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超级终端。根据Wellsenn XR数据,全球视力矫正与时尚眼镜用户规模达15亿,为智能眼镜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渗透空间。不过,当前产品仍面临显示方案不成熟、成本控制等挑战,未来需向带显示的智能化方向突破,这将为光学显示与芯片产业创造新需求。
内容生态建设被认定为AI终端发展的关键瓶颈。岳阳以苹果Vision Pro为例,指出该产品虽设计精良,但因缺乏应用生态导致销量未达预期。他预测,未来三年内娱乐场景将诞生真正拉动换机潮的“杀手级应用”,类似《愤怒的小鸟》带动早期智能手机普及的现象可能重现。与此同时,AI+教育、AI+医疗等垂直领域已显现明确需求,如AI学习机辅助语言学习、三星智能指环实现48小时健康监测等创新产品正在落地。
算力需求爆发正在重塑电子产业链价值分布。岳阳以工业富联为例,该公司通过深度绑定AI服务器业务,实现业绩与估值同步提升,市值突破万亿大关。据IDC与浪潮信息联合报告,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达259亿美元,2026年将增至337亿美元。科技巨头持续加大资本投入,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向“消费品化”演进,未来个人云端算力资源可能成为标配。
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升级趋势显著。在PCB领域,高密度互联(HDI)技术通过优化盲孔、埋孔设计提升元器件密度,同时对阻抗控制、散热性能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岳阳认为,这种高性能化趋势将加速高端PCB市场需求增长,成为AI浪潮下产业升级的典型缩影。
面对传统消费电子市场饱和,企业纷纷探索第二增长曲线。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等“果链”企业向机器人领域延伸,东山精密切入服务器市场。岳阳建议,企业应优先选择具备生态壁垒的优质客户,同时保持技术创新能力,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他特别强调AI在生产环节的应用价值,如智能检测、无人工厂等解决方案正在提升品控效率并降低成本,尽管相关赛道尚处早期,但长期发展前景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