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西贝预制菜争议不断!记者实探门店,店长详解菜品加工真相​

   时间:2025-09-12 22:05:39 来源:搜狐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场围绕预制菜定义的争议,将知名餐饮品牌西贝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这场风波源于罗永浩对西贝菜品价格的质疑,引发消费者对预制菜边界与餐饮品质的深度讨论。

争议起因于罗永浩公开批评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却定价高昂",此言论迅速引发网络热议。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随即强硬回应,强调品牌符合国家标准,100%不属于预制菜范畴,并宣布将开放全国门店后厨供消费者监督,同时推出可退单的"罗永浩菜单"应对质疑。

记者实地探访北京市海淀区某西贝门店发现,该店仅牛肉条采用中央厨房预处理的半成品,其余菜品均现场加工。针对网络流传的"小牛焖饭牛肉包"照片,厨师长解释该产品属于旗下子品牌"贾国龙小锅牛肉",同样属于需要二次加工的半成品。

对于消费者关注的菜品温度问题,店长详细说明:商场禁用明火导致使用电磁灶烹饪,可能影响菜品保温效果;夏季空调直吹也会使菜品表层降温。关于烤羊排口感争议,店长强调原料均为生鲜,需经历煮、泡、烤三道工序,与预制菜无关。

出餐效率争议背后,是西贝严格的时效管理。门店要求25分钟内上齐菜品,超时将半价优惠。以牛肉菜品为例,从解冻到焖煮需1小时加工时间,为保证效率需提前预处理部分环节,但原材料每日配送,烤鱼原料保质期虽达18个月,门店实际仅存放2天。

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通知》,预制菜特指经工业化预加工、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明确将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排除在外。餐饮战略专家余奕宏指出,西贝的中央厨房模式既保障食品安全,又维持品质稳定,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这场争议折射出预制菜定义的分野。专家徐剑认为,当前存在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的三重差异。王冬明分析指出,监管层面定义的预制菜需直接二次加热,而消费者更通过口感判断是否现做。

价格争议背后,是消费者对西贝高端定位的价值拷问。记者获取的"罗永浩菜单"显示,5人消费13道菜(含2份重复点餐)共计785元,人均157元,其中草原嫩烤羊排单价119元。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西贝莜面村人均消费85.03元,与实际点单存在差异。

面对质疑,西贝公布2023年营收突破62亿元,全国门店近400家覆盖62个城市。值得关注的是,其儿童餐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售出超2000万份,吸引近650万儿童客群。贾国龙透露,当前实行"优质平价"策略,上半年利润率不足5%,原料与人工成本各占三成。

这场风波中,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公开声援,称西贝等品牌提供了"相对放心"的用餐选择。记者实地观察发现,争议未影响门店客流,店长表示当日运营与平日持平,暂未收到预制菜相关咨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