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旗下高德地图以一场战略升级引发行业关注。8月29日,高德正式推出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扫街榜",同步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投入超10亿元补贴用户到店消费。这一系列动作被视为阿里重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关键布局。
新上线的扫街榜通过"行为+信用"双维度构建评价体系。用户导航轨迹、到店频次等行为数据构成核心评分因子,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进行加权验证。榜单设置"轮胎磨损榜"(专程前往)、"回头客榜"(高频消费)等特色分类,每日更新覆盖全国300余个地级市的餐饮、酒店、景区信息。
技术层面,高德完成AI化改造后接入阿里通义大模型,对8亿月活用户的导航、搜索、打卡等行为进行量化分析。AI风控系统实时监测异常数据,确保评分机制不可篡改。据内部披露,评分模型包含导航人数、复购率、专程比例等四大维度,数据透明度达行业新高。
这场变革背后是阿里对高德的战略性重塑。财报显示,这家国民级地图应用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但8亿月活与广告收入占比超60%的业务结构暴露出发展瓶颈。聚合打车业务因司机管控缺失导致3.3万条投诉,本地生活服务更因虚假维修、门票欺诈等问题遭监管约谈。
在即时零售战场,淘宝闪购的阶段性胜利为高德到店业务打开窗口期。此次推出的10亿元补贴计划,恰逢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后行业格局调整期,被解读为阿里加速线下场景渗透的信号。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可能打通饿了么、淘宝闪购的商户资源,构建"导航-决策-消费"的闭环生态。
高德CEO郭宁在发布会上强调"榜单永不商业化",但现实挑战远超技术范畴。用户已形成"用高德导航,但决策依赖大众点评"的固定路径,工具属性导致日均1.7亿用户缺乏停留互动。相较小红书通过UGC内容实现年利润30亿美元的路径,高德从工具向内容社区转型需要突破基因层面的障碍。
阿里的内容化执念在此次布局中显露无遗。从优酷到直播带货,电商基因与内容运营的冲突始终存在。要让扫街榜成为可信的公共产品,必须抑制流量变现冲动,这与阿里传统打法形成微妙张力。行业观察人士指出,UGC生态建设需要长期投入,冷启动阶段的用户参与度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这场战略升级将高德推至阿里生态的核心位置。当10亿元补贴砸向线下消费场景,当8亿用户的导航轨迹转化为商业价值,高德能否打破"工具魔咒",既关乎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版图扩张,也检验着这家电商巨头的内容化转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