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之一,渣打银行自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以来,始终保持着在中国市场的持续运营。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这家国际银行集团已在中国构建起覆盖近30个沿海与内陆城市的业务网络,成为内地牌照最齐全、服务范围最广泛的国际性银行之一。
“中国市场始终是渣打集团全球战略的核心支点。”渣打银行(中国)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杨京在接受专访时强调,近年来该行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在债券通、互换通、南向通等重大制度创新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渣打集团网络收入的最大贡献市场,其战略地位在集团内部持续攀升。
依托全球54个市场的业务布局,渣打银行将超过75%的网点资源投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这种独特的网络优势使其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合作伙伴。据透露,过去五年间该行累计支持720余个“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仅2024年就为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医疗科技等领域的200多个中资出海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渣打展现出强劲的业务拓展能力。目前已在35个海外市场为企业客户提供涵盖现金管理、贸易结算、外汇交易、债券发行及投融资的全链条人民币服务。杨京特别指出,该行通过创新跨境金融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2022年宣布的3亿美元中国业务专项投资计划已全面落地,资金重点投向数字化转型、网点升级、人才培育等关键领域。目前渣打大湾区中心已在广州投入运营,北京证券业务、合肥分行相继开业,上海、北京、杭州三地优先私人理财中心陆续落成,证券业务上海分公司也正式展业。这些布局凸显了该行深化中国市场渗透的战略决心。
技术创新方面,渣打正在广州构建人工智能数据团队中心,通过搭建AI基础设施和应用生态系统,加速智能金融解决方案的落地。杨京透露,该行将持续加大在生产力提升、数字化改造和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作为连续八届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全勤生”,渣打银行今年将全方位展示其跨境金融“超级连接器”的定位。通过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创新实践,该行致力于引入更多国际投资者,分享全球成熟金融市场经验,推动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标准深度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