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持牌消金半年成绩单:头部稳健、老牌崛起,尾部缘何难破困局?

   时间:2025-09-10 15:18:15 来源:大力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持牌消费金融行业上半年呈现复苏态势,但行业分化格局进一步凸显。头部机构凭借资源优势持续领跑,部分老牌机构业绩强势反弹,而尾部机构受制于多重瓶颈仍未摆脱经营困境。数据显示,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显著提升,但机构间两极分化现象较往年更为突出。

蚂蚁消费金融以科技驱动为核心,上半年实现营收100.41亿元,净利润14.60亿元,资产规模达3064.70亿元,稳居行业首位。公司通过深化消费场景渗透与风控体系升级,在资产规模微降2.32%的情况下,核心业务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依托蚂蚁集团生态流量与多元化融资渠道,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金融服务网络,成为行业转型标杆。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招联消费金融仍处于战略调整期。受主动压降高风险资产与业务结构优化影响,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下降14.77%和12.76%,总资产缩减至1577.22亿元。公司通过构建可持续客群结构与强化风险抵补能力,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7.7%,拨备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反映出头部机构在行业转型期的审慎经营思路。

老牌机构中,中银消费金融实现业绩逆转,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亏损3.06亿元转为盈利1.5亿元。公司通过业务模式转型与客户结构优化,在扩大内需政策支持下,消费金融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兴业消费金融则在营收下降12.10%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暴增213.36%,展现出较强的成本控制与资产质量改善能力。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165.97%,总资产增长7.62%,成为行业复苏的典型代表。

中原消费金融与海尔消费金融延续高增长态势,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增长30.40%和19.77%,总资产规模稳步扩张。这些机构通过深化母行协同效应、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客群下沉与风控优化方面取得突破。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老牌机构业绩回暖得益于资金成本降低、运营效率提升与多元化融资渠道拓展,特别是公开市场融资工具的运用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

尾部机构生存压力持续加剧。阳光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下滑72.58%,建信消费金融降幅达95.24%,两家机构总资产规模虽有所增长,但盈利能力显著弱于行业平均水平。分析认为,资本实力薄弱、场景资源匮乏与科技投入不足,是制约尾部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利率上限约束与合规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这些机构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行业专家指出,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头部机构将依托技术、资金与场景优势巩固领先地位,中部机构需通过数字化转型与风控升级实现突围,而尾部机构若无法突破资源瓶颈,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即将实施的助贷新规或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分化,对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的机构形成冲击。

数据显示,小米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等中部机构表现出较强韧性,净利润分别增长142.50%和37.5%。这些机构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优化产品服务,在行业调整期找到增长空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金融科技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机构需在智能化服务、普惠金融覆盖与场景生态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在监管趋严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作用下,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指出,行业已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头部机构资源壁垒持续强化,中部梯队通过差异化策略实现追赶,而尾部机构受制于规模效应缺失与合规成本攀升,生存空间持续承压。这种"马太效应"的加剧,将推动行业资源向优势机构集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