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之一,渣打银行自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以来,始终保持着在中国市场的持续运营。2007年4月,该行完成本地法人化转型,成为首批获准设立中国子公司的国际银行。目前,其服务网络已覆盖近30个沿海及内陆城市,凭借最齐全的业务牌照和最广泛的服务范围,稳居内地国际性银行前列。
2022年,渣打宣布三年内投入3亿美元深化中国业务布局,重点投向数字化转型、网点优化、人才培育、风险合规体系构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核心领域。截至2024年底,这项战略投资已全面落地。伴随投资推进,该行在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持续加码:2022年广州大湾区中心投入运营,2024年北京证券业务与合肥分行相继启幕,2023至2025年间陆续在上海、北京、杭州设立优先私人理财中心,2025年上海更迎来证券业务首家分公司开业。
在金融市场开放进程中,渣打始终扮演着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从债券通、互换通到南向通,从QFII准入到熊猫债发行,从人民币外汇期权到国债期货交易,该行深度参与多项金融创新试点。特别是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自贸区改革中,通过引入国际投资者、分享全球金融市场经验,持续推动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
人民币业务领域,渣发展现出强劲实力。目前为全球35个市场的企业客户提供涵盖现金管理、贸易结算、外汇交易、债券发行及投融资的一站式服务。在2025年《财资》杂志"最佳人民币银行"评选中,该行在亚洲、中东、非洲及欧洲的21个市场同时获此殊荣,彰显其跨境金融服务的全球影响力。
可持续发展方面,渣打2018年成立专项部门后,迅速构建起完整的绿色金融框架。通过发布《绿色和可持续产品框架》《转型金融框架》及《气候适应及韧性融资指南》,该行承诺到2030年调动3000亿美元支持可持续项目,并针对高碳行业制定明确的减排中期目标。
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全勤生",渣打将连续第八年亮相2025年展会,全面展示其作为跨境金融"超级连接器"的定位与服务能力。通过持续参与中国金融开放进程,这家外资银行正以更深入的本土化布局和更创新的全球化服务,书写着在华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