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高的领域,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15%,行业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情况备受关注。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钢铁企业碳管理迎来新挑战。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最新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25》,全球粗钢产量前50名企业中,中国钢铁企业占据29席。其中,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十家企业位列前十。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披露情况看,除德龙集团、敬业集团外,其余八家核心企业及其上市平台均发布了2024年度ESG报告,沙钢股份更是首次加入披露行列。
在报告质量方面,各企业表现差异显著。华菱钢铁报告篇幅达182页,建龙集团报告72页,但两家企业关键环境指标披露较少;宝钢股份、鞍钢股份等企业环境数据披露相对完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作为核心碳足迹指标,仅有五家企业明确披露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间接排放)数据。
数据显示,宝钢股份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虽同比下降1.34%,但仍居五家企业之首。河钢股份、首钢股份排放量同比分别上涨2.35%和0.56%,山东钢铁下降0.72%,沙钢股份因首次披露未提供同比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宝钢股份还披露了运输、产品服务使用等范围三间接排放数据,合计316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环保投入方面,企业间差距明显。宝钢股份以105.59亿元投入领跑行业,其中环保费用化投入100.755亿元,资本化项目投入4.835亿元。鞍钢股份、华菱钢铁投入分别达55.97亿元和39亿元,而首钢股份仅投入2.68亿元。建龙集团未披露总体环保投入,仅公布绿化投入1106万元。
有害废弃物管理数据同样反映企业环保力度。宝钢股份产生量达79.44万吨,首钢股份、山东钢铁分别产生46.01万吨和38.61万吨。华菱钢铁虽未披露总体数据,但公布其下属汽车板公司危险废弃物处置量为23.59万吨。沙钢股份产生量最低,仅为56吨。
面对“双碳”目标,钢铁企业正通过技术革新和能源结构调整加速低碳转型。鞍钢股份建成高炉-转炉长流程低碳钢生产工艺,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项目投产,万吨级氢气直接还原铁中试装置完成试车。宝钢股份推出国内首批量产低碳硅钢产品,减碳超30%;首钢股份完成生物质富氢微粉百吨级工业试验,实现生物质能冶金领域突破。
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沙钢股份利用厂房屋顶安装光伏面板,装机容量62MW,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但2024年光伏发电占比仅0.32%。华菱湘钢和VAMA光伏项目并网,VAMA一期项目年发电量1259万度,预计2030年节约外购电6000万度。山东钢铁通过投资铁路专用线和电动货车,将清洁运输比例提升至85%以上。
建龙集团则通过提升自发电比例实现节能,2024年绿电使用比例达25.35%,外购绿电18.4亿度,自发电率69.46%,吨钢能源成本同比下降7.79元。河钢股份与美的合作开发低碳洗衣机用钢,首批降碳25%的绿钢产品已交付使用,标志着钢铁材料低碳应用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