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掀起新一轮AI投资热潮,人工智能相关概念股持续走强。在这波行情中,未能及时布局寒武纪等明星个股的投资者,正将目光转向更具普适性的投资工具——指数基金(ETF)。
作为国内指数投资领域的标杆机构,华夏基金在AI赛道布局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截至2024年末,其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达7479亿元,连续20年稳居行业榜首,并成为唯一连续8年斩获"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项的机构。该机构组建了超过30人的专业量化投资团队,实现全市场指数策略覆盖,在科创类ETF领域的管理规模持续领先。
目前,华夏基金推出的两只新产品——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024411)和C类份额(024412)正在发行。这两只产品跟踪的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精选30家科创板AI企业作为样本,具有三大显著特征:
首先是产业集中度高。该指数中半导体行业权重达47.81%,IT服务和软件开发分别占比15.00%和16.87%,形成算力基础、软件生态、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以寒武纪为例,作为该指数权重最高的成分股,其股价表现直接影响指数收益。高盛最新研报将寒武纪目标价上调至1835元,为指数带来想象空间。
其次是成长潜力突出。数据显示,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达23.71%,显著高于中证人工智能指数的10.79%和主流宽基指数。从盈利预期看,该指数一致净利润两年复合增长率大幅领先同类指数,显示出更强的成长性。自2022年12月30日基日以来,该指数累计涨幅达130.98%,年化收益率38.54%,同期沪深300和科创50指数涨幅分别为15.88%和33.82%。
第三是动态调整机制。面对AI技术快速迭代的行业特性,该指数每季度进行成分股调整,确保始终聚焦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这种机制使投资者无需自行判断技术路线,通过持有指数产品即可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当前A股市场对AI板块保持高度关注。一级市场融资活跃,二级市场资金持续流入,形成良性循环。寒武纪的爆发并非偶然,其背后是AI算力需求激增、国产芯片替代加速、商业化进程提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增长,头部应用年收入突破十亿美元,多个细分领域盈利能力显著提升,AI产业链闭环正在形成。
风险提示:市场存在波动风险,投资决策需谨慎。本文所述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