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茶饮品牌阿嬷手作近日正式登陆北京,首店选址三里屯商圈,试营业首日便引发消费热潮。据现场观察,下午时段门店待制作订单量接近400杯,消费者需等待近两小时才能取餐。由于订单量激增,门店小程序多次因系统繁忙暂停服务,下单规则规定仅当制作队列低于200杯时方可点单,进一步加剧了购饮难度。这种供需失衡现象迅速催生了黄牛代购市场,代下单服务溢价率达30%至50%,部分黄牛甚至将单杯价格炒至50元。
作为茶饮行业"慢制作"理念的践行者,阿嬷手作北京首店延续了品牌标志性的"手作工坊"风格。60余名工作人员在开放式厨房内现场制作饮品,营造出"祖母厨房"的温馨氛围。产品矩阵既包含打·米麻薯、老椰清补凉等经典款,也推出了豆汁儿等北京限定特调。价格体系方面,饮品均价超过20元,较广西本土门店上涨2-3元,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持平。其中27元的豆汁儿特调因定价问题在社交平台引发争议,消费者评价呈现明显分化:支持者称赞米麻薯的Q弹口感和真材实料,反对者则质疑出餐效率和服务体验。
品牌扩张步伐并未止步于三里屯。华贸购物中心近日披露,阿嬷手作全国首家院落概念店已在该商圈围挡施工。根据品牌规划,北京市场将持续布局新店,同时年内将进军重庆等新兴市场。这种扩张野心背后,是茶饮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目前品牌已在上海、广州、成都等12个城市开设门店,但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挑战逐渐显现。
商标纠纷成为品牌发展的重大隐患。广西手作幸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品牌合法持有方,多次发布声明警示虚假加盟行为。2025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第71058259号"邓氏阿嬷手作"商标无效,该品牌随后将点单系统更名为"闲拙手作",并在外卖平台发布"品牌升级"声明。这种更名行为被业内视为应对商标纠纷的妥协之举,反映出茶饮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茶饮行业低门槛特性导致山寨现象频发。当某个品牌通过地域特色原料或手作场景构建社交货币时,模仿者仅需复制外观即可分流客源。阿嬷手作需从供应链管理、消费场景创新等维度构建竞争壁垒。这种观点得到市场数据支撑:2024-2025年茶饮行业报告显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价格战、品类拓展、品牌出海成为主要破局方向。
在北京市场,阿嬷手作面临着多重挑战。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全国性品牌已建立稳固客群,地方茶饮品牌持续进京布局,初代网红鹿角巷近期重返市场更显竞争白热化。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建议,品牌应深度融合京味文化开发差异化产品,在坚守品质稳定性的同时优化线上服务流程。通过会员体系培育忠实用户,利用社交媒体强化情感连接,并顺应健康消费趋势公开制作流程,这些策略或能帮助品牌实现从短期流量到长期价值的转化。
当前茶饮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态势:头部品牌通过规模效应压缩成本,新兴品牌依靠细分赛道突围,而中间层品牌则面临生存考验。阿嬷手作选择重资产运营模式,在人力成本高企的北京市场如何平衡品质与效率,将成为检验其商业模式可行性的关键试金石。随着院落概念店的落地,这个源自广西的茶饮品牌能否在北方市场续写传奇,仍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