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基地探访:设备商驻场调试,“中试线”引爆资本市场?​

   时间:2025-09-06 18:27:3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成都龙泉驿区的一间厂房内,先导智能的技术人员正为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生产线调试设备。尽管厂房外大雨倾盆,资本市场却对这一领域表现出极大热情——先导智能股价在短期内飙升81.82%,市值逼近千亿元;亿纬锂能股价涨幅近40%,市值突破1500亿元。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中国全固态电池量产进程的加速推进。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的揭牌,标志着这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9月2日,该基地下线了首款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设备等高端领域。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2025年12月投产,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基地位于环柏大道,与中创新航成都基地相邻。厂区内设有东门和西门,东门为人力资源中心,午间可见供应商员工外出就餐,部分人员身着“先导”工装。经确认,这些员工来自先导智能,负责设备清洗环节。据先导智能技术人员介绍,项目团队共20余人,除先导外,大族激光也提供了电池工艺设备。

尽管亿纬锂能官微宣布全固态电池下线,但公司公开电话表示,这仅代表具备量产能力,而非实际量产。目前成都基地为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从试验到量产仍需突破成本、技术稳定性等环节。不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认为,100MWh年产能已是重要突破。

在成都郫都区,另一固态电池巨头清陶能源也在加速布局。去年11月,其西南产业基地项目启动,总投资100亿元,计划建设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年产能15GWh。今年5月,项目设计方案公示,建设进一步提速。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二期项目现场仍为荒地,技术部板房正在搭建,工作人员称项目处于打围阶段,预计2025年启动建设,2028年全面投产。

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量产进程参差不齐。美国“四小龙”企业进展迟缓:QuantumScape终止自主制造,转为技术授权;Solid Power专注电解质材料;Factorial Energy的汽车尺寸固态电池仍需实际驾驶验证;SES AI则继续开发液态锂电池。日本更是将量产时间从2025年推迟至2030年,尽管丰田持有上千项相关专利。

中国固态电池研究起步较早。1976年,中国科学院将固态锂电池列为重点课题;1987年“863计划”再次将其纳入。物理所研究员陈立泉是该领域先驱,他创办的卫蓝新能源由天齐锂业参股。不过,卫蓝新能源董事长俞会根表示,全固态电池量产仍需谨慎,目前无提前计划。

技术难题集中在“固—固界面”贴合与材料制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解释,固态电解质间接触需外力压紧,否则电阻飙升;压紧后又易产生锂枝晶导致短路。实验室压力与真实环境差异巨大,如何在汽车环境中保持高压稳定性是关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提到,其固态电池需在6000个大气压下才能实现较高低温性能,实验室器件尚无法直接应用。

材料方面,硫化物路线被视为主流,但制备工艺复杂。天齐锂业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动工,其独创的“浆态还原法”可降低合成温度。然而,硫化锂吸水易产生硫化氢,对生产条件要求严苛,下游电解质对纯度、粒度、水分控制极高。

尽管挑战重重,中国仍设定了2027年为商业化关键节点。宁德时代计划该年实现小规模生产,2030年扩大规模;比亚迪、国轩高科、一汽集团车规级电芯已下线,比预期提前半年;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底推出全固态电池功能样车,2027年规模化量产。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支持锂电池向固态化发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至5家全球龙头企业。

珠海等电池产业发达地区也提出,2027年形成固态电池产业集群,2030年实现批量交付。不过,现实问题仍在于先解决全固态电池的功能性,再谈成本——后者才是商业化的关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