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档美食综艺节目中,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带着自家农场精心饲养180天的走地鸡亮相,却意外未能获得评委青睐,其制作的传统广东白切鸡被评为“鸡肉太老、太硬”,这一结果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面对这样的评价,全进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在广东地区,人们更偏爱饲养时间足够的鸡肉,认为这样的鸡肉味道更为醇厚。他直言不讳地表示,那些追求过分软嫩的鸡肉,往往牺牲了真正的鸡味,只是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快速消费的口味。他还强调:“在广东,如果用未足月的嫩鸡来做白切鸡,很可能会遭到顾客的投诉。那些30天、60天出栏的鸡,在我们这里是不被认可的。”
事实上,两广及海南地区一直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当地人更倾向于选择饲养时间充足的土鸡,肉质紧实、味道鲜美,与市面上常见的“速成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北方网友分享了他的经历:“我的妻子是钦州人,每次回娘家,亲戚朋友们都会用自家养的走地鸡招待我们,肉质紧实有嚼劲,蘸上沙姜和炒过的酱油,简直美味极了。后来我在家里也尝试做,一直坚持用180天的清远鸡。”
这场争议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少人站出来支持全进华。有网友评论道:“评委可能是吃惯了速成鸡肉,反而对真正有鸡味的土鸡不习惯了。”还有人质疑评委的专业性:“什么人都能当评委吗?门槛也太低了吧!”这场争议背后,实际上是两种饮食理念的碰撞:一方追求的是方便快捷、口感软嫩,而另一方则坚守传统风味和食材品质。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众口难调”。各地的饮食习惯本就千差万别,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尊重地域饮食文化,理解其背后的风土人情,或许比简单地评判“对错”更为重要。全进华能够坚持自己的饮食理念,并在节目中勇于表达,这份勇气和坚持本身就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