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线下演出市场如火如荼,票房收入飙升42%
今年暑期,线下演出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与电影、剧集等产业相比,其发展势头显得尤为强劲。据灯塔数据显示,从6月至8月的短短三个月内,演出行业暑期档总票房达到了惊人的105.5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74.10亿元相比,实现了42.46%的显著增长。
如果说前两年演出市场的火爆可以归结为特殊时期后的“报复性消费”,那么进入全面放开的第三年,这种持续增长则无疑表明,演出消费正在形成全新的用户心理和场景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观看演出作为假期或出行时的选择,无论是作为社交场景的需要,还是为了在线下充分释放情绪和压力,演出都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消费选项。
从票房分布来看,音乐演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0%。然而,旅游演艺和综艺市场虽然份额不大,却也呈现出倍数级的增长趋势,这背后既有文旅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有脱口秀等演出形式的广泛传播。“其他”类目的演出虽然票房仅为3.32亿元,但观演人次却高达375.8万,占比达到18.1%,这进一步揭示了小众消费场景如哑剧、综合类演出等的兴起。
音乐演出市场同样表现出色,总票房从去年同期的69.41亿元增长至今年的97.97亿元,增幅超过41%。与去年音乐演出票房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气歌手不同,今年暑期开唱的歌手阵容更加多元化。相声演员岳云鹏的“非要唱”巡回演唱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尽管其跨界演唱引发了不少争议,但北京的两场演出仍基本售罄,最高票价更是高达1580元。
除了喜剧演员,一批网红也跨界开唱。其中,那艺娜的巡演尤为引人注目,尽管其“假唱”事件引发争议,但演出现场却成为观众狂欢的抽象场景,“退票”口号甚至成为了独特的应援方式。
在如此火爆的市场环境下,头部歌手也抓住了机遇。张学友、周杰伦、孙燕姿、陈奕迅、五月天等国民级歌手或组合延续巡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五月天更是在鸟巢连续“驻唱”13场,打破了记录。张杰、周深、刘宇宁等当红歌手,以及易烊千玺、时代少年团等顶流偶像也相继开唱,吸引了大量观众。
与此同时,更多音乐人加入到了这一热潮中。时隔二十多年未开演唱会的谢霆锋,以及海外歌手查理·普斯和美依礼芽等,都选择了在今年夏天开唱,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市场二八效应明显,仅有少数头部歌手能够卖出高票房,而许多非专业机构涉足演出市场,导致亏损情况频发。为了带动售票,主办方开始大规模邀请流量艺人跨界参加,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票房,但却也引发了乐迷的体验问题。同时,音乐节数量的激增也带动了歌手出场费和相关费用的上涨,大部分音乐节的开销甚至超过了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