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募基金的管理费收入情况随着半年报的发布而浮出水面。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193家基金管理机构(涵盖持牌券商及其资管部门)共计收取管理费622.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1.35%的小幅增长。这一增长标志着自2023年7月实施降费措施以来,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的首次回升。
然而,深入分析各类型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收入继续下滑,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管理费则有所上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费率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浮动费率机制的逐步实施,基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费收入未来或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具体数据显示,在189家可比的基金管理机构中,有100家实现了管理费收入的同比增长,占比达到52.91%。其中,施罗德基金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高达271.29%。包括合煦智远基金、中金财富等在内的6家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不过,也有34家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了超过20%。
从单个机构来看,头部效应依然明显。上半年,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分别位居前三,分别为39.18亿元、30.01亿元和29.09亿元。富国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和天弘基金等也均超过了20亿元。这21家机构的管理费收入总和达到了388.51亿元,占总管理费收入的62.42%。
相比之下,有68家基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在1亿至10亿元之间,而104家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则不足亿元。其中,汇百川基金、明亚基金和瑞达基金等13家机构的管理费收入甚至不足百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管理费收入的整体回升与公募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密切相关。上半年,公募基金规模不断刷新纪录,截至4月末已突破33万亿元大关,6月末更是迈上了34万亿元的新台阶。市场环境的改善、产品规模的扩大以及赚钱效应的提升,共同推动了管理费收入的增加。
然而,不同机构之间的管理费收入差异显著,这主要归因于基金产品的多样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尽管整体数据有所回暖,但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仍在下滑,这与监管层有序推进的公募行业费率改革密切相关。随着让利投资者的力度加大,基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
以规模占比最大的三类基金为例,上半年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为265.71亿元,同比减少了5.91%。而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则分别实现了4.47%和9.09%的增长。这一分化趋势表明,固收类产品在市场回暖中表现更为突出,而权益类基金则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