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卤味市场风云变幻的2025年上半年,“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纷纷交出了各自的业绩答卷。这份成绩单不仅揭示了它们当前的经营状况,更映射出整个卤味行业的挑战与变革。
首当其冲的是绝味食品,其上半年实现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更是大幅下滑40.71%,成为“卤味三巨头”中唯一营收与净利双降的品牌。相比之下,煌上煌与周黑鸭虽然营收有所下滑,但利润却实现了增长。煌上煌上半年营收为9.84亿元,同比下降7.19%,归母净利润为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周黑鸭营收为12.22亿元,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8%。
深入剖析业绩背后,不难发现,卤制品销量的下滑与门店数量的减少,成为了制约“卤味三巨头”发展的关键因素。绝味食品指出,销量下降是导致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煌上煌则面临消费场景变化导致的老店单店收入下滑,以及门店拓展不达预期的双重压力;周黑鸭虽通过优化关闭低效门店控制了整体收入降幅,但门店总数的减少同样不容忽视。而利润的增长,则更多得益于成本端的降本增效措施。
门店数量的缩减,直观反映了卤味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据财报数据,煌上煌上半年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减少了762家,周黑鸭减少了167家,绝味食品虽未直接披露最新门店数,但根据2024年半年报,其内地门店总数也较年初减少了981家。这一趋势,无疑加剧了卤味市场的洗牌。
从具体业务数据看,卤制品市场的“寒意”愈发明显。煌上煌上半年酱卤肉制品销量同比下滑15.69%,库存量却同比增长27.2%;周黑鸭总销量同比下滑1.61%;绝味食品鲜货类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滑19.15%,其中禽类制品收入下滑幅度更是高达20.79%。
面对市场困境,“卤味三巨头”纷纷寻求破局之道。一方面,它们更加注重门店效能的提升,通过优化门店结构、聚焦高质量经营,提升单店销售水平。如周黑鸭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拓展夜宵时段,以及精准触达Z世代消费者等策略,实现了外卖终端销售额的增长。另一方面,它们也在积极探索卤制品之外的新增长点,如布局复合调味品、食品冻干等新领域。
周黑鸭与泰国IMCOCO集团联合推出天然椰子水品牌,与四川申唐食品合作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业务模式逐步向卤味+复合调味料的双主业模式转变。煌上煌则斥资近5亿元收购冻干食品公司立兴食品51%股份,正式进军冻干食品赛道。而绝味食品则在长沙开出绝味Plus店,跨界至休闲餐饮领域,虽然其股权投资短期内遭遇亏损,但构建产业生态型投资平台的战略意图依然明显。
然而,这些跨界转型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绝味食品通过旗下子公司网聚资本进行的股权投资,近三年累计亏损超3.7亿元,反映出其在投后管理与战略协同方面的不足。这也提醒着“卤味三巨头”,在寻求新增长点的道路上,仍需谨慎前行。